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六十三章漢家的禍根

李端懿微微一愣,隨即豆大的汗便出現在額頭上,忍不住低聲道:“這與劫掠何異?!”

“國朝這是在竭澤而漁,現在的東京交鈔一日一變,待一日三變後,百姓便會民不聊生,朝堂上的重臣還不出手阻止,包希仁還抱有幻想,以重稅對待河西,反倒是讓河西商賈提高了物價,你猜這重稅最後又攤在誰的頭上?”

李端懿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他知道張方平接下來要說的是什麼,不由得開口道:“整個東京城只有皇親國戚和高門大戶不必承受這些,與朝廷一起在收割百姓,時日長久,東京城必出動蕩!這是河西的設計?”

張方平搖了搖頭:“不是,與河西關係不大,你如果認真梳理便會發現,河西的所有舉措皆是在應對國朝之策,國朝壞了規矩,那河西不可能坐等收割,最後為這些弊***出代價的還是黎民百姓。”

李端懿想破腦袋也不明白朝中那些大佬為何看不出其中的問題,而河西呢?他總覺得河西也有問題,卻抓不住根本。

如果此時有人告訴他資本的運作,以及經濟的運行規律,那他或許還能初窺門徑,在東京城的經濟學者研究下,東京城乃至大宋的經濟崩壞已成為必然結果,資本永遠是貪婪的,就算萬人之上權傾天下的皇帝也不能改變它的本性。

在大宋鬧不明白的事,在河西卻有很多人清楚,尤其是葉安,他深刻的明白大宋的現狀就是河西不斷發展所造成的,大宋若不與時俱進,想辦法融入到這種經濟發展模式中,那數千年的漢家農耕文明在河西面前根本毫無抵抗力。

當然他也清楚的知道,大宋無法模仿河西,無論是從統治者的角度還是漢家文明的固有思維,想要締造出第二個河西幾乎不可能。

眼下的問題很簡單,華夏大地上除了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所誕生出的兩種封建模式外,又出現了第三種完全不同且從未出現在世界上的另一種制度。

葉安覺得眼下的河西已經擺脫了封建制,但又和他記憶中的制度不同,他自己也不知道未來的路到底通向何方,但他知道一定比封建制要來的好。

或許這就是一次全新的嘗試,一次讓歷史車輪偏轉方向的另類嘗試,也就是因為未來比他所熟知的歷史要好他才願意嘗試,否則……他也不敢去承擔漢家文明的走上歧途的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