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四十二章重心轉移

  狄青微微一嘆:“籌謀數載,未曾想還是被李元昊給逃了,只要有他一日,党項便不會真心歸附,河套便不算完整之地,漠北縱橫,可來去河套矣!”

  這是個大問題,葉安點了點頭,看向遠處高高冒起的濃煙道:“興慶府就在眼前,大火尚且沒有撲滅,還是想想如何廢物利用,暫且收拾這西夏王城吧!”

  事實上李元昊的這把大火併未徹底燒燬王都,這是一座堅城,周十八餘裡,護城河闊十丈,南北各兩門,東西各一門。道路成方格形,街道較寬,有崇義等二十餘街坊。

  相較於涼州府,葉安更看好興慶府。

  作為西夏王朝國都的便利條件很明顯,尤其是隨著河西的重心開始向東轉移,對於西面黑汗的控制隨著這些年來的推進已有了實質性的進展,那裡的回鶻人和葛邏祿人已經融入到了河西的體系之中,並不需要太過強力的干預,並且河西已經開始能從黑汗國招兵買馬了,這是一個實質性的進步。

  隨著商業,手工業的發展,河西與黑汗之間的聯繫只會越來越緊密,而來自西方的財富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增長,河西收走了其中的大多數,可就是從手指縫中漏出去的也足夠黑汗所用。

  甚至於現在的黑汗發展甚至要超過了新疆府,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黑汗已經成為整個河西的西大門,無數的貨物正在通過黑汗向西方世界運輸,同時也帶回了無數的財富。

  新疆府有柳永在幾乎不成問題,而文同已經調任黑汗,並且正式把黑汗改為安西府,取消了都護府這個過渡稱謂。

  現在的河西已無西北之患,所有的矛盾方向皆在東面,一個是東北方的遼朝,一個是東南方的大宋。

  此時再把涼州府作為核心地帶依然不合適,並且長時間在一個地方經營固然能起到穩定作用,但同樣也會讓大政府以及那些看不見的勢力做大做強。

  最好的辦法是什麼?當然是遷都,只不過葉安從用“都城”二字來定義過涼州府,大政府以及聖府所在,既是河西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這一點毋庸置疑。

  因為河西的老百姓是願意跟著葉安的,其中就包括了那些“先富起來”的商賈,在他們眼中葉安已經成了他們的祖師爺。

  當然,葉安並非是基於以上原因才想著更改河西的中心,更多的還是對未來的考量,就連大政府和參謀司中的大部分官員都支持他的決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