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一十六章 騎兵衝鋒









與鐵鷂子密集的騎兵方陣恰恰相反,龍騎兵的騎兵方陣更為鬆散,靈活,騎兵與騎兵之間的距離要能容納輛兩廂車。








如此鬆散的距離對於騎兵來說並不是好事,很容易被分割包圍,但對於裝備火槍的“龍騎兵”來說卻是另有好處。








鬆散的距離可以讓士兵們更容易射擊,就算在馬背上奔馳,也能端槍射擊而不會誤傷同伴,當然,這樣的距離也不容易被箭矢大面積的覆蓋,也容易進行隊列的變幻。








狄青並沒有率軍撲向李元昊的所在,也沒有從後夾擊党項軍的側翼,而是選擇直接殺向党項軍的後軍,也就是党項人的步卒射手所在。








那些射手乃是李元昊多年培養下來的軍中精銳,號曰“神射營”幾乎都裝備了強勁的神臂弩,遠程打擊非常強悍,就算是西烈軍裝備精良,防護妥當,也在這個神射營的攻擊下折損不少將士。








更重要的是,這個神射營乃是李元昊在張元建議下所組建的,來自銳士臺的消息是務必要殲滅這支強悍的神射營,不光是因為他們手中的神臂弩,更是這些兵卒都是西夏這些年來極力培養的勇士。








許多人都認為射手乃是軍隊中最孱弱的,需要其他兵種的保護,可事實上射手反而是冷兵器時代的精銳所在。








那些強弓硬弩可不是什麼人都能使用的,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以及日復一日的訓練,就算捨棄弓弩,他們持刀作戰依舊是強悍的戰士。








而西夏的射手營正是李元昊所打造的“甲士營”,李元昊率領全軍衝鋒後,這支甲士營便開始全部換裝,將珍貴的神臂弩全部破壞,同時開始穿戴和宋軍差不多樣式的冷鍛甲,這種冷鍛甲幾乎都是仿照宋軍的步人甲製作而成。








唯一的區別便是用上了党項的冷鍛技術,一般的魚鱗甲甲葉在經過捶打之後能變得很薄,葉片也更大,但冷鍛甲打造出的魚鱗甲卻需要更更多的葉片。








冷鍛甲為了在鍛打的時候觀察進度,其末梢留了一筷子頭大小的地方不鍛,看起來就像是人身上長得瘊子一樣,所以又稱為瘊子甲。








這種鐵甲最大的好處便是其防護性能強大,缺點也很明顯,重量更重一些,也不太靈活,要是在馬背上跌下便很難再站起身來,所以李元昊把這甲冑裝備在了他的射手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