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零五章 針對草原的陽謀

 戰爭打的就是消耗,但同樣打的也是智慧和勇氣。 

 一個國家,一個王朝的特質都是與生俱來的,一支軍隊也是如此,漢唐氣象可不是說說,宋人就極難做到漢唐的威武大氣。 

 就連都城與宮殿都是如此,但大宋卻有著相當發達的技術,在軍事上的不足可以使用技術來彌補。 

 這也是為何大宋的在對外戰爭中勝多敗少的原因,如果縱觀宋史就會發現,其實大宋與外族之間因各種矛盾所爆發的戰爭勝多敗少,但敗的往往都是最不應該敗的戰爭。 

 只能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為宋人的武器裝備先進,戰法也不能說是落後,但在尤為重要的關鍵一戰中往往缺少遊牧民族那種向死而生的勇氣。 

 當漢家的軍隊擁有這股子無畏的勇氣後,漢家的軍隊便會所向無敵,就算是在大宋變得極其衰弱的時候,依舊有一兩支強悍到無敵的軍隊存在。 

 他們的存在就是漢家文明最後的底氣,也是揹負了江山社稷,漢家傳承的鐵血所在。 

 可惜,只有在漢家王朝即將走向終結時,才會出現這樣的強軍勁旅。 

 而遊牧民族為何強大?不是因為他們常年茹毛飲血所帶來的強健體魄所至,相反他們的身體甚至不如吃糧食的人來的健康。 

 遊牧民族的強大正是來自於他們所處的惡劣環境,貧困,飢餓,天災,缺醫少藥和不斷的死亡。 

 在那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環境下,遊牧民族要與天鬥,與地鬥,相比天地之威的偉力,與人鬥才是最簡單,最輕鬆的。 

 他們並不懼怕死亡,他們敢於在絕境中進行最後的反抗,哪怕揮最後一下刀,射出最後一支箭矢,但農耕民族就不行了。 

 遊牧民族作戰時往往為了子孫後代著想,他們在拼命前想著的是如何多搶一些財富留給子孫後代,而農耕民族則是在想自己的土地,家中的婆娘,就算是房前屋後的家禽也會出現在他們的腦袋裡,這讓他們產生了膽怯之心。 

 不同環境下的民族性格當然不同,而漢家每一次戰勝遊牧民族不是因為他們的想法改變了,而是因為他們的體量已經龐大到遊牧民族毫無辦法。 

 當量變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必定會引起質變,而質變才是最難以跨越的鴻溝。 

 漢家以農耕為主,有源源不斷的積攢,不斷東山再起的機會,這一點也是遊牧民族最羨慕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