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三百六十六章 冗官非冗

 許多村民,農人現在最多的娛樂活動便是聽莊子上讀書識字的人讀報紙,大到河西官場上的動向,小到附近村莊發生的奇聞異事皆是聽的津津有味。 

 知識這東西對他們來說不再是束之高閣的不可觸摸之物,相反教育的普及使得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走上讀書這條路,只是讀書多少而已。 

 沒有農家會拒絕把孩子送去學堂,一不要錢,二不要束脩,三還有貼補,俗話說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孩子在學堂能管一頓飯,這種好事上哪去找?! 

 再說了,孩子讀書識字後能給家裡掙更多錢,若是學業出眾的,官府甚至還能送來獎學錢,聽說有人最高能拿到一百貫之多,不過拿了之後就要去官府當差……但誰昏了頭會拒絕這般好事! 

 “華夏智慧宮從今日起對百姓開放,讀書識字之人皆可進入,館藏之書皆可閱讀,無有限制……天爺爺,這……會有這等好事?!” 

 當華夏智慧宮開放的消息通過報紙傳遞到河西各處時,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但白紙黑字的報紙上卻有明確表述又由不得百姓們不相信,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發現了另一個更為勁爆的消息--河西將要開官員“考試錄取”。 

 考試錄取,這不就是類似於科舉取士一般的制度嗎? 

 稍有見識的人便知曉,涼州府之所以發佈如此政令,為的是滿足日益增加的官員管理空缺,絕大多數人以為這是涼州府缺少官員的表現,但只有葉安明白,這是河西官制改革的開始。 

 擁有自己的招募官員的方式和渠道,之前大學生畢業後進行篩選已經是第一次試探,但現在真的等不及了,不是官員缺口大,而是公務員的缺口太大。 

 “專人專事”永遠是效率最高的行政方式,河西的制度想要高效,想要積極,那就必須開放公務員的遴選,同時提高各崗位的待遇和編制問題。 

 原本在大宋屬於賤役卻有權利的職業有很多,勞役,衙役,地位更高些的里長,坊正,以及衙門裡最讓人瞧不起的刀筆吏等等根本不勝枚舉。 

 葉安想要讓所有官府的人員,哪怕是僱傭性質的人員都變得專業化,成為能有效辦事的公務員,那就必須擴大隊伍的招收面以及人員素質。 

 現在的甘涼有的是學歷提高且收到過思想教育的年輕人,說的難聽點葉安這一舉動就是在收買他們。 

 只不過此處的“收買”和卑鄙行徑不同,而是一種正向的捆綁,讓這些有抱負和理想的年輕人有機會參與到河西的建設中,同樣也通過他們改變人們對固定職業卑賤的看法。 

 涼州城,府衙會議廳中再次聚集了河西的高官,這一次就連範子淵也趕來了,他不光是自己來的,還和劉涵帶著他們訓練組建完成的迅捷軍兩千人抵達,目的之後一個接受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