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三百四十三章 生機勃勃萬物競發

 從賬面上的戰果來看,最少有五千阿斯卡爾在伏擊中被殺,潰兵的數量初步顧及有近一萬五千人左右,這樣的戰果已經算得上是輝煌大勝。 

 要知道狄青手中攏共不過三千將士,幾次伏擊下來折損約百餘人,這已經算得上是跨越文明等級的戰爭了。 

 按理說到了這種時候蘇萊曼應該已經頂不住壓力,開始動用他手中的王牌力量古拉姆近衛了,可到現在葉安也沒有發現對方的身影。 

 由此便能看出蘇萊曼與大宋的皇帝差不多,屬於那種底牌一定要留在最後,保護自己統治地位的君王,雄才大略什麼的與他根本不沾邊。 

 在此情況下只要能保證補給線的通暢,葉安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再在巴爾思汗浪費時間,顯然蘇萊曼並不打算調遣重兵奪回自己的城池。 

 那八刺沙袞就成為河西遠征軍的下一個目標,收到葉安軍令的狄青率領陷陣營與鐵騎營的將士再次返回巴爾思汗,他們需要休息,也需要重新整軍以做好對八刺沙袞進攻的準備。 

 至於河西漫長的補給線……黑汗的阿斯卡爾已經學聰明瞭,不敢輕易襲擾,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僱傭兵團的規模越來越大,商隊越來越難以被襲擊。 

 葉安在巴爾思汗城表彰了奉義商隊的東家賀豐源以及這支商隊的僱傭兵頭領方瑞,此二人陷入敵軍重圍,力戰不降,僱傭兵與商隊隨行折損大半,皆由河西以最高規格撫卹,並在整個河西宣揚其事蹟。 

 賀豐源在見到葉安的那一刻便抱著他的腿嚎啕不止,而方瑞以軍禮致謝,這樣的猛人理所當然的被擢耀為涼州府親兵,算是一種保護。 

 河西大軍在整頓三日後便從巴爾思汗開拔,當然在離開前葉安也幾乎把這裡的民心收服,並將要巴爾思汗改名清池城,在唐時伊塞克湖名為大青池。 

 至於城中百姓嘛! 

 在強大的河西商貿下很快便向河西靠攏,人終究是用腳投票的,誰能給他們帶來安定的環境,美好的生活,他們就會變成誰的子民。 

 城中不光有外族人,還有一部分漢家百姓以及漢家混血,他們並不排斥被同屬漢家的河西所統治,用他們的話來說這是在“歸於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