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二百八十三章三年計劃

 

羅珊娜離開了甘涼,作為西域女子她就從未想過要留在城主府中生活,相反對於她來說廣袤的新疆府才是她該去的地方,她要為自己曾經的子民謀取更多福利。

 

葉安理解她的想法,秦慕慕也理解,但其他人不理解!

 

新疆府的百姓正在迅速的歸化,在設立新疆府之後葉安並沒有大肆駐兵以防造反,而是派出了大量漢家先生,向新疆府的外族百姓推行儒學。梁

 

儒學在根本意義上算不得宗教,但卻與宗教有著同樣改變人心的能力,儒家思想能延續數千年,能成為歷朝歷代統治者的基礎教化學科,其忠君愛國的思想乃是無上法寶,當然更深層次的還是他對人思想改造的能力。

 

如何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勞苦大眾變成“此世而博愛,彼世而忠君”的積極分子?儒學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

 

在新疆府推行儒學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舉措,在甘涼乃至湟州推行教育同樣也非常重要。

 

甘涼與湟州百姓本就以漢家百姓居多,那些少數民族的百姓在不知不覺中便會融入其中,在大環境的影響下,時間長了連他們自己都會忘記自己少數民族的身份。

 

甘涼發展教育的目的是開啟民智,這是歷朝歷代統治者和統治階級最害怕,最擔心的東西,一旦名字開啟,人們就會問幾個“為什麼”,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辯證的看問題,這在士大夫以及皇帝看來堪比洪水猛獸。



葉安不想讓甘涼的土地上出現皇權,他不在乎民智的開啟,甚至更希望民智開啟,於是這裡便有了科學的教育體系。

 

孩子們的教材是柳永與裴承文以及杜夫子一同編篡的,他們把儒學中腐朽的思想全部剔除,只留下先進的,就有主觀能動性的內容,並且還要加一句“人定勝天”。梁

 

甘涼上至官員,下至百姓,從黃髮小兒到垂髫老者皆明白一個道理,“靠山山倒,靠人人倒,唯有靠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甘涼的律法要比《宋刑統》更加完善,是人情法,世俗法,律法三者相結合的,有著極大的寬容性與制度性。

 

最簡單的一條,“殺人者償命,酌諸情可免死,拐帶婦人,孩童者,毆死、毆傷免責,盜竊者主家自衛毆死、毆傷免責,欺辱他人者,苦主將其毆死、毆傷免責……”等等這些律法就充滿了人情。

 

大年三十的時候範子淵帶著一家老小來了,連他也沒想到在年關之前就能把自己這一房的親眷全部接到甘涼來。

 

女眷和孩子由秦慕慕親自接去家中住下,至於他則是向葉安大倒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