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二百三十章輿情如火

  便是東京城的百姓都知道葉安此行的目的是為朝廷戍邊禦敵的,大將軍出征尚有賜宴,朝臣相送,而葉安出任真定府居然一人,一車,十來個親兵相隨,甚至連弓衣箭袋都不曾配備,一身黑衣狀若死士。

  最後一輛馬車跟在隊伍的後面,馬車上蒙著黑布,誰也不知是什麼,倒是有做白事生意的掌櫃瞧見,顫抖嚎哭:“那車上裝著的是壽枋啊!葉侯這是以死明志,國朝何其涼薄?!”

  圍觀百姓皆驚,聞之落淚比比皆是,葉侯出任真定府御北寇,竟然連棺材都帶了,這是何等氣魄與決心?….一時間百姓簞食壺漿,出城相送,跟隨的隊伍也不知走了多遠,悲慼嚎哭之聲傳遍東京城。

  百姓是最為感性的一群人,輿論只要稍稍引導,他們就能立刻站在“正義”的一方,東京城的報紙立刻撰文,將這場送別贊為東京百姓的義舉,同樣也在文中若有若無的提及葉安的偉大……

  很多時候英雄都是創造出來的,葉安不認為自己是英雄,但東京城的百姓需要一個英雄,於是他便成了英雄。

  許多人將自己見到的東西進行一點點誇張後傳遞給了下一個人,而另一個人也是如此再次傳遞下去,再加之有報紙佐證,很快原本還算正常的一件事便會格外離奇。

  比如現在葉安出城那日的景象就變成了紅光溢天,冬雷陣陣,有虎嘯龍吟之聲出自東方,城中雞犬不鳴等等……

  關鍵是在百姓樸素的思想中,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事實,大量百姓跟隨車隊相送數十里,這是何等的民心所向?

  無論是相貌還是作為,無論是名聲還是傳聞,都足以讓葉安成為百姓心中的英雄,成為大宋的一代戰神,於是“葉郎”的名頭便再次被人傳頌。

  東京皇宮中,小內侍手握拂塵仔細的清理茶盤上的灰塵,嘴中唸唸有詞:“東京有葉郎,運籌如張良;北遼寇來犯,如犬甚悽惶!”

  “你叫什麼名字?”

  小內侍嚇了一跳,被突如其來的詢問嚇了一跳,待轉頭便瞧見一臉和藹可親的官家,頓時哆嗦道:“奴婢名叫邵儀,灑掃院小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