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二百一十七章長腳的界碑石

  在百姓認知中最樸素的道理便是留在一個安定的環境中,有地能種,有糧食可收,夏秋交稅,性命無憂。

  就算是党項人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不會輕易向百姓動刀,只是威脅的態度卻要強硬的多,甚至放出話去,明年便要再度南下,若在党項境內自然平安無事,若遷回大宋邊州,那可就說不準了……

  這樣的威脅很有效,以至於一部分漢家百姓不敢返回宋土,還真是,只聽聞党項人南下侵襲,還極少見宋人北上黨項之地的。

  但除了一個地方例外,甘涼之地!

  別的地方百姓都是想辦法往內地遷徙,距離邊州越遠越好,可秦鳳路卻是個例外,準確來說是甘州與涼州乃是個例外。….不光四周的漢家百姓往那裡匯聚,就連党項人也在爭相歸附,不是西夏的吸引力不夠,實在是甘涼給的太多。

  別的州府都需要交納夏秋兩稅,而甘涼只需要繳納秋稅便好,有時還會因各種原因免去這僅剩的稅收,入城,出城皆不需交出入之稅,商賈販賣貨物只是十稅其一,所有舉措無論是對漢家百姓還是對其他外族百姓皆是一視同仁,並且甘涼二州的商業繁盛,你在這裡幾乎能買到任何想要的貨物,小到生活所需,大到貨物交易,等等一切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的。

  但這裡最吸引尋常人的還是做工的機會!來到甘涼賺錢真的很容易,只要你有一把子力氣,便能掙到幸苦錢,若腦袋聰明些,做人精明些,大把大把的錢財等你去掙。

  無論是小商小販自己做生意,還是去商號中做學徒,亦或是跟隨有名的匠人學習,掙錢的法門可謂是花樣繁多,甚至可以去往各個商號的工廠中做工。

  並且這兩地相當安全,無論是宋人還是党項人,亦或是回鶻人都能安居樂業,沒有受到外部威脅的可能。

  在宋夏矛盾重重的大環境下,能有這兩處安身之所便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往來商賈帶來了大量的貿易,甘涼二州的繁榮也就是在這些貿易的帶動下有了質的飛躍。

  整個大宋的製造業都在向西北轉移,這原本並不符合經濟學的規律,但因甘涼是大宋絲綢之路的,製造業在轉移的同時有助於貿易的發展,同時大量的產品生產在一定程度上也攤薄了成本,何況甘涼是生產中心,大量的貨物還是要運輸到東京城再進行分批販賣,這就給了很多人從中賺差價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