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二百零九章良將人選


  趙禎作為一代帝王在操弄權術這一塊或許算不得最出眾的,但在隱忍這一塊卻是極少有人能夠比肩,在短短的一瞬間他便明白了李元昊的打算,同樣也知道葉安之前的提醒並非空穴來風!

  此時的他已沒有時間懊悔於自己之前的執著,而是在最短的時間做出一個帝王該有的抉擇。

  朝堂上下無論大宋的朝臣還是党項的使者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所驚到,呂夷簡最先明白過來,立刻對趙禎身邊還在發愣的陳彤使以眼色,陳彤恍然大悟隨即宣旨,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宣佈退朝。

  大慶殿的朝會往往是禮儀性的朝會,朝臣較多,對於趙禎來說根本無法與重臣討論得出更有價值的決策方案。

  呂夷簡作為大宋的相公,王德用作為樞密使兩人最有發言權,可眼下卻是一言不發老神在在,顯然他們是在等廷議的時候再打算各抒己見。

  兩府相公以及館閣學士皆在散朝之後前往紫宸殿議事,這才是大宋最高決策所在“廷議”。

  葉安低頭跟在隊伍的後面,對於這次廷議他自己是不抱希望的,大宋王朝對外的政策一項是能不打便不打,對內倒是能鎮壓便鎮壓。

  在統治階級看來,內部的叛亂必須用雷霆手段“撲滅”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使得那些膽敢“出頭”之人惶惶不可終日。

  這便是漢家王朝常用的政策,即“外聖內王”!

  只不過這種政策在外事上往往給人一種懦弱的感覺。

  與大宋上上下下的想法恰恰相反,不是所有時候都是能以王化夠解決對外矛盾,老是想著自己乃天朝上國,當以理服人,可事實上若沒有一次強力的殺戮,根本無法支撐起漢家王朝的“王化”來。

  無論漢唐,皆是用強大的軍事戰勝外族後才開始走向“外聖”的道路,所以才會在外族擁有很多“外甥”,否則人家怎會甘願臣服於你?甘願作為你的晚輩?

  紫宸殿中,朝臣站橫班面北而力,此時御座上的趙禎才顯露出隱忍許久的怒氣,當著那麼多朝臣的面他無法發作,更有本打算看笑話的党項使臣他必須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