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一百八十八章党項的實力


 見呂夷簡與李迪薛奎三人看向自己,葉安便起身道:“回稟三位相公,我皇城司有下轄之所名曰“機速司”,所職乃刺探外邦之消息,自去歲始李元昊動作頻頻,已有自立之相!下官以做劄還請諸位相公過目!”


 葉安說完便遞袖口中的劄子,一邊開口道:“去歲三月,李元昊便有下令“禿髮”,其率先自禿其發,即剃光頭頂,穿耳戴重環飾,並強令部族百姓一律執行,限期三日,有不從者處死!一時党項部民爭相禿髮。此乃棄歸化於不顧也!其次,在其繼位之後即著手創制文字。能在戎馬倥傯中,還親自籌劃和主持創制文字,命大臣野利仁榮等整理演繹,編纂成一十二卷,李元昊下令尊為“國字”頒行,凡紀事盡用此文,又設立“蕃字院”,以傳授党項百姓習之,推廣。剃髮,易服,造字皆為其歸攏党項之手段!又升興州為興慶府,定都城,仿我朝之官制,改軍中之制,完善軍旅,此乃大忌也!”


 話說到這裡,薛奎便立刻坐不住道:“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乃文治有別於國朝,軍制利其爪牙也!”


 能坐上相公之位的自然是大宋精英中的佼佼者,薛奎的話正中要害,葉安躬身道:“薛相公所言極是!文武之道,國之石基,如今李元昊之手段便可看出其以有不臣之心!”


 李迪捻鬚道:“葉學士所言皆有實證,但這般實證卻是党項之事,若他一日不曾自立,國朝便無有藉口施以雷霆手段啊!”


 呂夷簡也點頭道:“李相所言正是本相所慮,李元昊本就是西平王,名歸國朝,實則掌控党項上下,據說其在党項之制以僭越天子,國朝早已斥責過,如今其並未有自立之實,國朝亦不可先行發難,恐落人話柄!所謂師出有名,不過如是。”


 李迪與呂夷簡都有所顧慮,他們不可能因眼下的證據便上疏趙禎,動用軍力討伐李元昊,葉安的意思他們都清楚,可一旦用兵那事情就大了。


 且不說是否師出有名,單單是用兵的開銷便是不可估算的大數字。


 最終呂夷簡還是不情願的請來老對手王曾,在兩人私下的政治交換中,王曾成功坐穩了樞密使一職,如今的他對葉安並不待見,不過在得知事情始末後還是前來中書商討此事。


 誰知他並不比葉安知道的少,尤其是對党項兵制上更是如數家珍道:“改制前,党項一戶就是一帳,小部族僅有一百帳,大部族可達千餘帳。年滿十五歲的男子為一丁,每遇征戰,則根據部族大小出丁為兵。去歲九月,元昊改舊制,凡是部族裡的壯丁二人就必須有一名充任正規軍,而隨軍雜役一人為一抄,凡部族內有丁男四人則須負擔二抄,其餘皆被稱為空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