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一百六十六章兩隻老狐狸

    王曾笑了笑道:“此人才幹優等,如錐在彀,唯有不斷打壓方能安穩局面,今日呂相邀我前來,還不是為了范仲淹,葉安二人?”

    呂夷簡老神在在的笑道:“孝先知吾意!你我二人之爭無外乎國體,如今王曙為樞密使,自然也到了該退的年紀,你意下如何?”

    兩人之間乃是純粹的利益交換,無論是呂夷簡還是王曾都打算打壓范仲淹與葉安,自然要滿足互相的利益。

    王曾點了點頭起身道:“善!”

    誰也不知王呂二人的這次簡單會面已經安排好了朝中的諸多事,兩人雖然無法徹底除掉葉安與范仲淹,但打壓他們二人卻是輕而易舉。

    王曾需要的是坐上樞密使之位,而呂夷簡可以幫他,這就是利益交換。

    ……

    景祐乃是趙禎期盼的好年景,可惜卻並未得償所願,二月開春闈,天下學子前來東京城大比,一時間大宋的文治再次被推上巔峰,東京城中的讀書人愈發多了,連雲中郡侯府門前都有人投卷。

    這也是屢見不鮮之事,有些讀書人為了走捷徑,便將自己的詩文或文章投遞到高官之家,為的是得人賞識,就算科舉不第,也能謀一個好前程,或是被推薦入國子監中。

    只不過能被看上的寥寥無幾,別以為朝中高官會對讀書人網開一面,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真正禮賢下士之人幾乎沒有,除非文章寫的極好,但這種人往往會得唱名,也就無需投遞了。

    葉安並不在意這些,反正他得到的旨意不是作為主考,而是監考。

    趙禎這次在春闈的安保工作上特意指派皇城司參加,無他,因為皇城司的監察制度完善,對監察,監視尤為在行,比之開封府的衙役要強的太多。

    另外也給是給葉安這個天章閣直學士一次參與科舉的機會,春闈就是禮部試,也叫省試,大宋的科舉以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考試製度,太祖下令,考試及第後,不準對考官稱師門,或自稱門生。這樣,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殿試後分三甲放榜且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

    這算是極大簡流程,使得人才能被充分的任用,當然弊端也有很多,比如越來越多的進士使得朝廷官職並不夠用,只能安排待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