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862章 宮宴

    雖然文卷中對他在戰爭中的描述並不多, 但細細解讀便會發現張耆為人持重,尤其是用兵的時候, 有著令人佩服的冷靜和果敢。

    而在政事上,他居然還上奏真宗皇帝, 修建玉清昭應宮“殫國財力,非所以承天意。”

    在瞭解張耆的為人後, 葉安便徹底打消與他為敵的念頭了,這個張耆是深藏不漏啊!雖然在政治操弄上不是文臣的對手, 但他卻並不顯露出自己的想法。

    於是葉安便在靜宜觀中與他和解, 並把王曾與呂夷簡的計劃和盤托出,在回京之後葉安便覺得不對勁,若非曹家相邀,自己在東京城中便再無一處可去之地。

    文臣有些排斥自己, 而王曾與呂夷簡屢次上疏,彈劾的也是自己在涼州府的行為太過冒失, 恐有惹怒青塘吐蕃的可能。

    這都什麼時候了?青塘吐蕃暗中殺害三位大宋的地方最高長官,並且還要對自己下手,是可忍孰不可忍,葉安覺得自己拔掉涼州城中的吐蕃勢力乃是理所應當,誰知在朝堂之中居然掀起波瀾,不誇讚自己也就罷了,居然還要罷免自己這個提舉甘涼諸事和秦鳳路兵馬鈐轄!

    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但在深思熟慮之後,葉安卻猛然發現這兩位大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是在對自己下手,可葉安就是弄不明白這兩位上演這一出“吞狼驅虎”之計的目的是什麼?!

    葉安是真的想不明白,自己與呂夷簡不和,但與王曾卻未有齟齬,為何王曾與呂夷簡聯手,這兩人之間的關係不是“勢同水火”嗎?

    而他們這兩位宰臣對付張耆這個樞密使有的是辦法,完全沒有必要犧牲自己啊!

    想不通的葉安也就不想了, 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反正自己打算在西北紮根,而西烈軍與懷遠軍的軍餉後勤供給皆來自樞密院,只要張耆不對自己發難,那就沒甚的關係,至於劉娥那邊,有秦慕慕從中斡旋,相信她一定知道自己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直到現在葉安也沒有與王曾呂夷簡交惡的打算,在大宋同時得罪兩位相公,這根本就不是正常人能做出來的事。

    正是葉安的輕鬆與自信讓王曾大驚,從他那頗有深意的笑容中便能看出,這小子恐怕是看穿了自己與呂夷簡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