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748章 社會責任

    最關鍵的是,隨著普惠商號在東京城中越做越大,模仿的人也越來越多,普惠商號的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

    之前普惠商號依靠的是多種經營、充滿創意的商品以及強大的生產力,而模仿者只需要照葫蘆畫瓢,生產出相差不多的貨物就行,只要是模仿普惠商號的貨物,那就不擔心賣不出去。

    木器,鐵器,最是容易模仿,在價格便宜的情況下,買東西的人只需要造型類似的桌椅板凳就行,至於用料,一分錢一分貨誰不知道?

    而葉安一直沒有打價格戰,因為他知道這是兩敗俱傷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普惠商號還沒有做好打價格戰的準備。

    經過大半年的準備,現在普惠莊的工廠已經完全具備了大規模生產的能力,擁有大量的熟練工,加上器械的不斷改進,再加上科學的管理方式,只要開足馬力的生產,成本幾乎可以降到最低,而剩下的空間都是利潤。

    後世的工廠會擔心商品滯銷的問題,擔心庫存消化的問題,但葉安卻不擔心,因為普惠商號的商品在東京城中永遠都是最暢銷的。

    貨物幾乎是生產出來後便被拉到了東京城的大小店鋪中售賣,不愁沒有銷路。

    在對曹儀和李遵勖兩人詳細解釋了生產製造,工人培訓等緩解需要耗費的錢財後,這兩人才知道葉安把錢花在了什麼地方。

    這其實是廢話,在後世連小學生都知道的問題,而對這兩人葉安卻要解釋半天,擴大產能難道不花錢?大量的囤積貨物難道不花成本?原料是大風颳來的嗎?

    其實現在普惠商號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賬上根本就沒有多少流動資金,而東京城外的普惠莊一天也沒有停止過擴張。

    沒錯,普惠商號的工程隊甚至在接下東京城道路建設時,也沒有停止過對普惠莊的建設。

    “兩位哥哥可知曉咱們普惠商號上下攏共有多少人?”

    這個問題倒是把李遵勖與曹儀難住了,他們只是覺得普惠商號的人很多,但卻不知道具體有多少人。

    葉安豎起一根手指道:“一千三五十四人!”

    隨著葉安的話,對面的兩人變成了“木雕”,打死他們也沒想到普惠商號會有這麼多的人,一千三百五十四人,一個都指揮不過才五百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