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權秦舒柔 作品

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肺腑之言

    魏貝不假思索道:“回陛下,臣想為大魏做些實實在在之事,為大魏發展出一份力。父王對大魏來說,便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做官要先學會做人,一個人,有才華固然重要,但是人品比才華更重要。”

    這若是放在平時,為人子的這般說自己的父親,是為大逆不道。

    在古人的觀念裡,父親縱然有再多不是,作兒子的也不能說半句不是。

    如今,魏貝為了讓自己的話更有說服力,不惜拿魏千秋做教材,這氣魄,在場的人,除了蕭權之外,無一不佩服。

    換做是別人,那些老古董肯定要趁機抨擊一番。

    但說這話的是魏貝,人家是魏千秋的兒子,是皇親國戚,誰敢喲。

    老古董們只得洗耳恭聽。

    魏貝還說,他想當教諭,就是想為大魏培育出更多德行兼備的人才。

    也算是彌補魏千秋對大魏所做的一切,為監國府積德。

    這思想覺悟高啊。

    蕭權都不禁為魏貝點個讚了。

    這些話並不是蕭權教魏貝說的,都是魏貝的肺腑之言。

    當然,是用來忽悠皇帝和群臣,還有百姓的肺腑之言。

    他知道,這些古人就愛吃這一套。

    不過,魏貝所言,也確實適用於大魏的國情。

    為官之人,即便再有才華,若是心術不正,那就是禍國殃民。

    魏千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因他一人,攪得大魏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而魏貝這個教書育人論,跟蕭權與皇帝說的要培養全面人才大同小異,皇帝也很是贊同。

    再加上,蕭權事先與皇帝通過氣的,皇帝私下裡也贊成魏貝去青園。

    所以,皇帝自然是要準了此事的。

    不過,皇帝不能獨斷專行,象徵性地徵求一下群臣的意見,還是要的。

    皇帝假裝思索了一下,然後道:“郡王所言,諸愛卿看如何?”

    張瑾第一個開口道:“臣覺得,郡王此心難得,既然他有此意,陛下成全他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