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第五十三章





可與他什麼相干?




小內侍已經使勁地想完了,覺得是鄉下人沒見過市面,便說,“今日裡有俏枝兒在小甜水巷,她那雜劇最是好看,貴人們都去的,你要不要去瞧一瞧?”




“城中已經傳出些消息,說他是宣撫王安中的使者。”王善說。




盡忠被打了岔,就不太高興,但還是耐心解釋一句,“王宣撫麼,詩寫得是很好的,很得官家的恩寵。”




“都說他來此,是因為金人已經到了燕京城下。”




盡忠嚇了一跳,“這是什麼話!帝姬只讓你跟著我,可沒讓你亂說話!從今日起,出京城之前,你不許多說一句!”




少年就將臉轉過去,不再言語了。




信使跑來不是因為金人已經大舉南下,但他所攜書信裡寫的是一件嚴重性不亞於金人南下的事情——或者說,是一個前奏曲。




完顏宗望奉金酋吳乞買之令,南下攻伐張覺,張覺兵敗,躲進燕京。就在王安中寫信報之朝廷時,金人已經派出使者,討要張覺。




張覺是大宋的人,王安中有義務收留他;完顏宗望是金人的統帥,王安中沒膽子得罪他。因此必須寫信給朝廷,問一問這事兒該怎麼辦。




當年在汴京時,王安中的人緣是很不錯的,他跟著官家走,一有活動,他就負責寫點花團錦簇的詩,跟宮內的大宦官,宮外的相公們都有往來唱和,那些漂漂亮亮寫盡繁華的詩送出去,很快就能得到回覆,是點讚的是撒花的,突出的就是一個其樂融融。




但今天王宣撫的人緣突然就崩盤了。




先是樞密院和中書省,再然後是宮城,所有的門都在短暫打開後就迅速關上了。




誰也不肯理這個使者。




誰也不肯理這封信。




道理是再明白不過的:張覺已經受了大宋的封賞,大宋為了顏面,必須庇護他;但大宋害怕金人啊!大宋的顏面庇護不住張覺啊!




所以這封信必須沒送到,雖然它在人口密度這樣高的汴京已經不再是個秘密,但它就是不能送到。




王安中必須獨立完成他的決斷,與任何人都沒有干係,大宋的顏面,張覺的性命,金人的態度,全都交到了他手中。




天漸漸暗下去了,冷風也漸漸起來了,可汴京的街頭不僅沒有變得冷落,反而更加熱鬧了。




有無數的燈燭被點亮,樓上的,樓下的,攤邊的,手中的。




燈燭照亮了熙熙攘攘的每一張臉,照亮了他們目光所及的地方,




那裡有許多的小吃,什麼樣的肉餅,什麼樣的包子,每一樣都是熱氣騰騰的。再往上看過去,高樓裡唱歌的美貌少年,高樓下衣著錦繡正邁步往裡進的貴女。




堵車了。




小內侍已經將剛剛不愉快的談話忘到腦後了,他索性探出頭去,興致勃勃地又一次開始安利起下一條街上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




他們在汴京待上這幾日裡,他是要盡情享受的,他很確定這一趟能弄到很多很多錢,並且他不是個不曉事,生性吝嗇的人,他決意要分王善一份。




十二郎轉過頭望著他:“若是帝姬在,絕不會交出張覺。”




若是帝姬在,絕不會人家的刀子都到鼻尖上了,還閉著眼睛,沉浸在這一片富貴氣象中。




風這樣冷,這樣硬,隻言片語都讓王十二感到心驚。




可惜帝姬不在。




隔座送鉤,分曹射覆。




鄆王府的酒是好的,歌姬也是好的,甚至連蠟燭都是極好的,裡面添加了某位調香大師特地往裡添加的香料,點燃後沒有惱人的煙霧和煙油氣,只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