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九三七章 周曾會面

他們覺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官,做官哪有不幫自己牟利的。在他們眼中百姓不過是屁民,只要安撫住、不出亂子便可。

這些人1上臺之後,首先做的是拉幫結派,鞏固自己的權力,然後官官相護,便可以從中獲利。

獲利的辦法很多,全都寫在華族的刑律之上。

華族投入大量資金在北方搞建設,儘快恢復地方生產。

他們就從這些項目上下手,想要拿下項目,至少要給他們3成的回扣。這樣下來,施工的人哪裡還有的賺,只能偷工減料。

還有的地方以工代賑,他們就從做工的百姓口糧上做文章。

假如每人每天給2斤糧食,他們從中扣下1兩,沒人會發現,就算是發現了,這點誤差,百姓也不會去找官府理論。

還有的人為自己的家族牟利,自己不在家鄉任職,便與別人利益交換。

他們形成了1張網絡,只要家裡有人在上面做事,那麼他家分的田必然比旁人的好,他想要承包山林、礦山,也會比旁人容易。

1些華族自己培養的官員也被這些人帶偏。他們談事情喜歡在酒桌上談,而不是在會議室裡。

請客吃喝成為了家常便飯,餐桌上的交易取代了公平公正。

看到這些,周藤虎非常心痛,尤其是看到那些華族自己培養的人才自甘墮落,最後身陷囹圄。

被毀掉的不僅僅是他們的人生,還有華族的心血。

周藤虎準備讓人做1份名冊,將全國縣級以上官員都標註在圖冊上,他想要找到1種辦法,最大限度地控制腐敗。

吏部廉政司建立的那1套系統已經無法有效地控制腐敗的產生了。龐大的官僚隊5現在就像是即將脫韁的野馬。

必須要建立1套更加完善的監督治理系統。

沒過多久,刁元器就回來了。周藤虎換了1身衣服隨著刁元器登上馬車。

曾國藩擔任山西總長沒多久,這裡便遇到了大蝗災。1些地方上被他整治的士紳趁機散佈謠言,說曾國藩是顆災星,山西人要聯合起來將他趕走。

不過區區蝗災,曾國藩原本並沒有放在心上,他的背後有華族的支持。

他讓人在各地設立收購處,從農民手中收購蝗蟲,還推出了蝗蟲換大米活動,號召地方百姓捕捉蝗蟲。

這個時候,那些士紳又說蝗蟲不能捉,會觸怒蝗神。

但是面對利益的誘惑,百姓才不管什麼蝗神。他們紛紛拿上工具,老弱婦孺齊上陣,到處都是捕捉蝗蟲的百姓。

他當著百姓的面,第1個吃蝗蟲。還聯繫華北軍區司令林文察,讓林文察出動軍隊幫助百姓捕捉蝗蟲。

軍隊的效率更高,騎兵們拉著寬幅紗網從田間跑過,不1會兒便能夠捕捉到數百斤蝗蟲。

這些蝗蟲也沒有浪費,各地設立加工作坊,將蝗蟲放在沙土中翻炒之後用篩子篩出來,然後磨成粉末,這便是優質的蛋白粉,混上鹽巴,可以給軍工廠作壓縮餅乾,也可以給百姓食用。

就這樣曾國藩化解了這場蝗災。當然了,沒有華族中央支援的糧食,他也做不到這些。

發動百姓捉蝗蟲,實際上是虧本的,抓到的蝗蟲根本抵不上消耗的糧食。但是這是值得的,因為蝗蟲要是不被治理,等到第2年還會繼續出來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