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六七八章 文化融合

“元首,難道就沒有土人會反抗嗎?”

要說沒人反抗,彭玉麟是不相信的。

華族再好,對這些人來說也是陌生的。

“反抗自然是有的,不過這些人不是土人的普通百姓,而是原本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原來的那些頭人。他們有的是世襲,有的是靠著自己的武力上位,統領1個或者幾個寨子。但是他們無1例外不是凌駕於普通土人之上的。他們的特權生活從哪裡來?還不是靠剝削那些普通的土人百姓。這些人做蛀蟲的時間太長了,已經不知道什麼叫自食其力,這些人要堅決地打掉。打這些人同樣也震懾了其他的人。”

彭玉麟知道這就是恩威並施,區別對待。

歷朝歷代使用的辦法大都是拉攏那些頭人,與這些頭人1起去剝削土人的普通百姓。

等到這些頭人產生了野心之後,就立馬將百姓頭頂上的苦難說成是官府造成的。然後帶著普通土人造反。

而華族反其道而行之,他們拉攏那些普通的土人,而將那些站在眾人頭頂剝削的土人給打掉。

這其實就相當於是抹除了那些參與到利益分配中的中間環節。

華族的其實也是靠著百姓公陽的,但是1個國家要想掌握更多的資源就要將自己變成那個衛衣的剝削者。

用1個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將剝削扁平化。這樣才能將資源集中起來。集中力量幹大事。

“元首,屬下明白了,那些種地的普通百姓才是華族的基本盤,是華族統治地方的基礎。屬下到了交州也可以借鑑其中的經驗。”

董良點頭道:“雪琴能夠舉1反3,不枉我帶你走了這趟。”

接下來,董良深入工廠區,視察這裡的生產情況。又在達愛華的陪同下去了礦區。

礦區那邊也自發形成了1座小鎮。

因為開採,山頭變得斑駁起來,就像是頭皮上長了癩子。

不過這1切都是值得的。現在還沒到考慮環保問題的時候。

達愛華5十幾歲,成熟穩重,雖然是東番島上的土人出身,但是跟漢人看不出半點的區別。

他的學識和講話看起來都像是1個漢人。

“達總長是我華族的老臣了,在東番島、呂宋群島都主政過,對於處理土人問題非常在行。”

董良在向彭玉麟介紹達愛華。

要不是董良介紹,彭玉麟還看不出達愛華是1個土人。還是東番島上的土人。

東番島上的土人很多都被稱為生番,與漢家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他笑著與達愛華打招呼:“真的看不出來,我1看達總長就覺得您是1位飽讀之士。”

“哈哈,這位是彭總長吧,久仰久仰,達某從小就讀中原的聖賢書長大,自然與漢兒無異。其實漢夷之所以不同,完全是因為從小學到的知識不同。”

“知識是內在的東西,但卻會表現在人們的言行舉止上,甚至會影響到人們的面相。”

達愛華的這套理論,彭玉麟還是第1次聽說,但是他覺得達愛華說的很有道理。

“達總長說的沒錯,因此咱們要做好教化工作,總有1天,我華族治下子民都是讀1樣的書,也就再也沒有漢夷之分。”

董良見到兩個臣子聊的開心,插嘴道:“你們在地方上,無論多麼困難,都要將我們的小學堂給建起來。1些年紀大的人現再教化已經有些晚了,他們的世界觀已經形成。但是那些孩子還來得及。這樣教化下去,只要幾年之後,那些孩子長大,他們就會跟漢家的孩子1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