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六九六章 勝海舟

  盟旗制度的具體方面就是在蒙古各部中編旗設佐,在不改變蒙古原有土地和習俗的基礎上,對其原先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大部落,採取“重建而分其勢”的原則,對蒙古各部劃定遊牧地界和編審地方戶口,隨後即任命官員進行管理,原各部的貝勒、臺吉等各級封建主根據其歸附清政權的早晚、忠順程度、功績等方面或授予實缺、或授予虛銜,取消其原本的統治關係,變成了滿清管轄下的臣民,直接效忠於清廷。

  這樣就加深了滿清在蒙古的統治,使蒙古各部逐漸同化於清政權之中。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盟旗制度是具有社會組織制度與軍事單位混合的行政與軍事合一的性質的機構,是滿清在外藩蒙古軍事行政統治的基礎。

  因該制度在外藩蒙古的推廣及完善,滿清的統治在該地也得到了加強,使外藩蒙古作為清國的屏障作用得到了最大的發揮,滿清得以平穩地發展兩百多年是賴於外藩蒙古的穩定和其驍勇善戰的兵甲能為清的穩定提供相當大的助力。

  而這一制度也為華族進軍草原提供了便利。

  因為此時的草原上根本就形成不了合力,或者說是不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合力。

  所以華族只要有一支精銳的騎兵進入草原,就能夠將那些草原盟旗各個擊破。

  而且只要滿清在當地冊封的統領、旗主打掉,分掉他們的牛羊,便可以團結到大部分的底層牧民。

  底層的牧民其實與中原的農民沒有任何的區別。他們也處在朝廷和地方勢力的雙重壓迫之下。

  董良相信,只要華族真心實意地給他們好處,同時將壓迫震懾他們的那些封建領主給打掉,那麼這些人會跟中原的農民一般對華族歸心。

  這些草原上的牧民可都是會騎馬射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