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六三四章 少年復興學校

“我們現在還是在原來的工坊中紡紗,活兒還是那些活兒,不過待遇好多了,現在是給咱們發米,讓咱們自己回來煮著吃。鹽巴也是發的,但是蔬菜需要咱們拿米去換。城外種菜的人好像將田給分了了,他們種菜換米吃。”玉娘說道。

“1天能發多少米,又要換東西,又要自己吃,能夠嗎?”傅善祥道。

“1人1天有兩斤米,我大概能吃1斤,剩下的則用來換東西。工坊給每人發了4尺布,讓自己回來做衣服,就是全都是綠布,大家穿著的衣服全都是1色的。”

傅善祥看向房間裡,果然眾人穿著的大都是綠衣服,不過都是自己裁剪的,看起來樣式有些不同。

傅善祥臉上露出笑容:“只要能夠吃飽穿暖便好,華族這邊的人大都穿素色的衣服,就是官員都是穿著1色的青衣。”

“玉娘姐,我看少了好多姐妹,他們去哪裡了?”傅善祥又問道。

“哦,她們啊,這不是華族來了之後讓各回各家嘛,有家的都回去與丈夫家人團聚了。唉,真羨慕那些家還在的。”

傅善祥知道玉孃的事情,她安慰道:“華族這裡鼓勵適齡的寡居女子改嫁,玉娘要是找到合適的男人就嫁了吧。”

玉娘不置可否,她們剛剛解決了溫飽問題,還沒有心思想這些事情。

“善祥,你在華族是不是大官,要是方便的話,幫我找1找雷子吧。”

雷子是玉孃的兒子,與玉娘走丟的時候只有7歲,現在應該有89歲了。

“嗯,玉娘放心,我1定託人幫您找雷子,他是不是額頭上有1塊青色的胎記?”

“啊,是的,是的,雷子的胎記很明顯,像1匹馬的形狀,非常容易辨認出來。”玉娘連連點頭。

似乎傅善祥答應幫她找就1定能找到1般。

傅善祥又跟她們聊了1下工坊的事情。

工坊現在是華族派人來管理。機器設備和人都是原來的那些。不過以後肯定還是要跟福州的紡織廠1般,換上新的機器。

這些女人現在也都是自由女工,他們在工坊工作,領取薪酬,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

這才是與原來的女營最大的區別。

華族在工廠的規範化管理方面已經做得非常成熟。

董良知道要建立工業體系,僅僅依靠機器設備是不夠的。

前世的晚清搞洋務運動,買了多少機器設備,最終不還是沒有搞好。

因為他們管理工廠,還是用的原本官府的那1套管理方式。

華族的官辦企業,雖然也是官僚在管理。

但是1線的管理人員絕對必須是懂技術的。1個工廠中會有1些行政人員。

但是1把手廠長必須是技術員,這些行政人員只能協助技術人員搞管理。

而且商部給這些工廠都制定了考核機制,雖說不是完全看經濟效益。

但是企業的發展被定位在了第1位。

現在這些女子所在的紡紗廠被整合進了南京第1紡紗廠,目前是以糧食結算工資。

這也是為他們考慮,因為這裡的市場還沒有恢復,要是發錢的話,怎麼買到東西也是1個重要的問題。

傅善祥留下了自己的聯繫地址就離開了,她在福州城有自己的住處。

玉娘告訴她,還有1些女子因為有幾分姿色都被挑選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想到這裡,傅善祥就有幾分傷感,當初她要是沒有去華族,結果1定也非常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