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六〇四章 退路


駱秉章聽了左宗棠的話頓時來了興趣。要是董良在邊上肯定也會豎起耳朵聽1聽。

不夠左宗棠卻賣了個關子,其實他也只是隱隱感覺,真讓他說,他也說不清楚。

“大人,這些問題可能要幾十上百年之後才會出現。暫且不提,當務之急是怎麼渡過眼前的危機。這次曾大人從9江帶回8千人馬,長沙城內的左右撫標營還有6千人,新編民團1萬6千人,各部共計有火槍8千把,工坊那邊日夜趕製弩弓,可得萬餘,長短冷兵器倒是夠用,庫存的生鐵不足,我讓人在城內收集百姓家中存鐵,1日就能夠收集萬餘斤。”

“最主要的問題是我們對護衛軍的情況瞭解太少,他們的報紙上說東西兩線大軍1共有十萬之眾,我覺得這是1個虛數。海匪崛起時間不長,有官府記錄開始也不過兩年半時間。兩年半時間,從1小群豬仔發展成為幾十萬大軍,我是不信的。”

“如果有洋人的支持,倒是可能,但是華族幾乎與所有的洋人國家都開過戰。顯然他們得不到洋人的支持。”

左宗棠擅長分析理順複雜的事情。

經過左宗棠這麼1說,駱秉章大概也明白了,只見他說道:“季高的意思是這支軍隊不耐久戰?咱們只要拖住對方1段時間,他們就挺不住了。”

左宗棠點頭:“大人真是英明,你看這海匪的政策,如果他們的報紙上和您的信上所說的都是真的,那麼他們的錢糧從哪裡來,不加徵賦稅,他們怎麼養那麼多的兵。你再看他們的槍炮,這麼精良的東西可不會是憑空變出來的,必然是無數錢糧和人力堆積出來的。”

左宗棠分析問題的角度確實非常的精準,已經算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了。但是他的學問還是沒有跳出舊學的框架。

哪怕他在農莊中親自下地研究農學,在書房中經年累月地翻看輿圖和古人記載,研究天下地理,他卻無法明白工業革命所能夠帶來的效率。

打個比方,1個工人加上1臺鏜床,1天可能可以造出1百根槍管,但是1個人用手工的話,可能只能造出1根槍管。

兩個人每天吃的飯是差不多的,生產鏜床當然也需要1些人,但總得來說,消耗還是少了。

巡撫衙門的不遠處就是曾國藩的府邸,他的府邸非常的簡陋,因為他很少呆在長沙城中。曾國藩也不是1個注重排場的人,雖然他編練新軍之後,為家族謀取了不少的利益,但是他本人並不喜歡鋪張浪費。

此時的曾國藩有些頹廢,剛剛打贏了嶽州之戰,想要在9江再立新功,但是這群海匪不準備給他留下時間。

他對海匪的認識全都來自於對方的報紙,曾國藩讓手下每日都要提供1份報紙給他,1開始只有華族日報,現在華族的報紙品種逐漸增多,他每天要讀的報紙也跟著增多。

不過他的視力不好,現在只能讓手下的幕僚幫他讀報。

此時他的書房中站著兩個人,1個是汪士鐸,另外1個是他新收的幕僚叫李元度。

汪士鐸長得瀟灑俊逸,但是性格卻有些陰鷙,他提出的通過大規模屠殺來遏制匪亂的源頭,就連曾國藩聽了都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