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四一一章 西班牙人的反擊


時間進入了十月底,護衛軍在佔領閩省3個月以後,戰爭的機器再次運轉起來,9個支隊的野戰部隊在閩省彙集。

這是護衛軍重新整編之後,集結規模最大的1次。

想當年,董良他們流落石垣島的時候,所有人加在1起都不到5百人。

那時候,他們還在使用船釘加木棍做成的長矛,隊5中只有幾十把從洋人那裡搶來的火槍。

現在他的手下光是正規的野戰部隊就有56萬,守備部隊更是有十幾萬,另外還有難以計數的民兵。

華族實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制度,這樣的制度並不好,1個健康的社會不該如此,但是此時卻是最適合於華族的。

因為華族太弱小,弱小的人才需要將自己武裝到牙齒,要不然怎麼去與那些大塊頭鬥。

華族的政府工作效率很高,每1個部門都非常給力,暗部甚至已經滲透到了廣州的兩廣總督府中,廣東清軍的部署已經傳到了董良的手中,參謀部第1時間制定了作戰計劃。

戶部手中1直在儲備物資,華族暫時也不缺錢,商部之前的1波操作,加上對閩省土豪劣紳的打擊,給華族帶來了大量的現金流,加上對南洋和浙江的商路1直通暢,物資源源不斷地通過海船運到漳州前線儲備起來。

沒有了洋船之後,東南沿海的中式帆船再次活躍了起來。

秦利正利用華族的貸款政策從官府的手中購買了兩艘福船,利用這幾個月時間頻繁地穿梭在東南沿海,僅僅幾個月,幾乎就已經要將船本給填平。

像他1樣受益的商人其實還有很多,華族的建設需要大量的物資。

董良將繳獲來的銀子全都鑄造成船洋,4處去買東西,這些商人就接單就好了。

這些貨幣花出去了,華族並沒有變窮,因為華族內部發工資用的代金券,也就是華族自己的紙幣,這種特殊的紙幣是用物資作為背書的。

只要華族的供銷社中的物資能夠滿足大家的需要就行。

而這些物資又大都是華族自己生產的。

華族從外面輸入的商品主要糧食、鋼鐵以及生絲、棉花等原材料。

這些東西花掉的錢,可以通過輸出絲綢、布匹以及華族特有的玻璃、骨瓷、香皂、香水、糖霜等商品收回來。

最後流通到商人手中的錢,董良又用鼓勵投資辦工廠,給予優惠政策的方式,讓他們重新投入到流通中,這些錢又會流到百姓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