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八八章 琉荷貿易協定

所以,這個時候的沖繩是缺少糧食的。

這次荷蘭人運送來幾船糧食是應向邦的邀請,同時也是在向琉球官府示好。

維特爾的感覺就像是1間他熟悉的即將倒閉的老店,突然換了1個非常有能力的新老闆。

而這個新老闆不僅僅追加了資金,對老店進行裝修,還改進了經營模式。

就這樣,華族的第1份對外貿易條約誕生。

總體上來看,這份條約還是平等的。

對於荷蘭人來說,他們有了1條比長崎更加便利的貿易途經。

他們看重的自然不是琉球國這麼點市場。

在那霸這裡,他們不僅僅可以與琉球人貿易,還可以跟清國人、朝鮮人以及扶桑人貿易。

這3個地方大部分地區都處在閉關鎖國的狀態。

還有1點是最重要的,港口的大片區域都是保稅區,只要他們交易的商品不離開這個區域,是不需要向琉球國繳納關稅的。

看似是琉球吃虧了,實則不然,協定要求在那霸的所有交易都要通過交易所。

也就是說他們全都要交押金給事務所,而且事務所還可以對某些貿易收取佣金。

這才是最賺錢的。另外還有1個賺錢點就是港口的船舶服務費。

眾所周知,船舶進港,港口1方都要安排引航員,而船舶停靠港口占用泊位是要交租金的。

董良還準備在那霸建造修船廠,為途經的船舶提供維修保養服務,這又是1大筆錢。

那麼多的水手上岸,也是重要的消費團體。

那霸向那些為水手提供服務的店鋪收稅同樣又是1大筆稅收。

“周大人,你覺得我們下1個談判對象選哪1個洋人國家。”向邦非常開心,剛剛從荷蘭人那裡購買的糧食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

他在島上推行土地改革,還是觸動到了1些大家族的利益。

這些人在收取了向邦提供的贖買土地的贖金之後,沒有立即開店鋪,辦工廠,而是大量囤積糧食,導致島上的糧食價格1下子翻了好幾倍。

而各個生產隊要生產出糧食還需要時間。

這些人正在等向邦向自己屈服呢。

他們將土地交出去,開始從商,這沒有違反華族的律法。

向邦也不好對他們採取什麼樣的措施。

當初說好的,用資金贖買他們的土地,然後組建生產大隊,包產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