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有毒 作品

第832章 若是發現不對勁第一時間跳

 相比於扁鵲學院的研究室,墨子學院的大部分項目研究場地都比較大。 

 此時,另一個項目實驗場內。 

 一個直徑八十米的綠色圓形區域很是顯眼。 

 瞭解內情的人都知道,這塊區域都是用軟墊子鋪成的。 

 外邊墨子學院的學生圍成了一圈,興奮地等待著。 

 圈子中心停著一個許多人從未見過的機器。 

 看起來像一隻超大號竹蜻蜓一般的鐵架子,但又不完全像。 

 頭部有個座位,前面是幾個操縱桿,後背靠著一個半人高的柴油發動機,上頭還頂著長八米的鋼鐵旋翼。 

 那“蜻蜓”旁邊還在站著幾個學生,正在一邊檢查設備一邊交流。 

 當中一人很是顯眼。 

 空氣劉海雙丸子頭,嬌美的面容魁梧的身,正是柴油機項目帶頭人——陸霏兒。 

 不過,這項目的帶頭人並不是她,而是站在她身邊那個看起來比較清秀的青年。 

 他名叫馮三鼎,廣東恩平人。 

 少時家貧,從小嚮往能在天空和海洋自在遨遊。 

 平素喜歡觀察諸如蜻蜓等各種飛行動物,喜好製作竹蜻蜓、風箏、車船等小手工。 

 得益於貧困生扶持政策,順利通過考核後,有幸入讀山河書院墨子學院,潛心研究飛行器械,立志要為大明造出飛天神器。 

 在他的住處放滿了手工作品,以各種風箏和竹蜻蜓居多,尤以竹蜻蜓為甚。 

 說是竹蜻蜓,其實材質並不侷限於竹子,當中還有鐵製槳葉等,單翼和多翼槳葉都有。 

 他認為目前最可能實現獨立飛行的方式就屬竹蜻蜓結構。 

 一直以來他都糾結於如何在空中為這竹蜻蜓的旋翼提供持久動力的問題。 

 火牛的發展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 

 不過要有足夠的燃料存儲空間來保證火牛的持續運轉,飛行器的主體就太過龐大,重量嚴重超標,需要造更寬更長的旋翼。 

 這樣的設計顯然很不合理,他只好放棄這個方案。 

 直到柴油機的出現,才給他再一次帶來了希望。 

 於是,他向學院提出了飛行項目立項申請方案。 

 經過院長薄珏和其他教授數番論證後,認可了項目的可行性,並組建了以他為帶頭人的飛行項目組。 

 於是,馮三鼎帶領項目做了許多小型飛行器模型,在機身設計、柴油機大小重量、旋翼長度、寬度、硬度等多方面進行了試驗嘗試。 

 其間,傳來陸霏兒將柴油機螺旋槳裝入小船造出了柴油動力艇的消息,給他們的飛行項目帶來了巨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