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扛纛者:一人一刀鎮守一城 作品

第6章 長安,才是京城

  劉秀珠提起手中長劍,冷聲說道,“大漢立國以來,從未割地賠款,更別說俯首稱臣。”

  “你們可還記得,當年舉世伐漢,八國圍攻,大漢危在旦夕。我至今猶記得在朝廷上,武王一刀斬殺北莽使者,發出震耳欲聾之聲:大漢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劉秀珠音量逐漸提高,慷慨激昂。

  在場的官員,大都經歷過武王輝煌的時候,大多見證過武王的雄姿英發。

  有人嚮往,有人內疚,有人不為所動。

  想起那時,武王以親王身份,領兵出征,北上殺退北莽三十萬大軍,東行蕩平倭國十八處海盜,西去殺到天竺都城,讓天竺國王打開城門,跪地相迎。

  至於南邊的諸多小國,根本就沒有勇氣跨過十萬大山,立馬遞上國書,願永世為大漢附屬之臣。

  宗哲當年就是武王麾下的大將,聽到劉秀珠提起武王,頓時豪情迸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武王被陷害死於西域流沙之地,屍骨未存,可是武王遺志永存。”

  “現如今,我大漢仍有兵馬數十萬,豈能被北莽嚇得屁滾尿流,聞風而逃呢。”

  “長公主,老臣願領兵出戰,殺退北莽賊子。”

  劉秀珠看著宗哲,美眸中有讚許,有欣慰,卻存有哀傷之色。

  滿朝文武,多數在臨安住久了,變得貪生怕死,聞北莽而色變。

  那些年輕力壯的武將,一個個在等待,在觀望。

  沒有一個能挺身而出,領兵出征。https:/

  卻讓一個年近七旬的宗哲,再次奔赴前線,奮勇殺敵。

  可悲,可嘆!

  劉秀珠開口說道,“宗老將軍武藝無雙,有勇有謀,乃國之棟樑。”

  “只是現在臨安尚未穩固,宗老將軍又身兼臨安城防禦使,責任重大,不可輕易離開。”

  宗哲知道劉秀珠已有主意,便不再言語。

  劉秀珠環顧四周,美眸中透露出堅毅的神色,“我意已決,明日率兵出征,必定要護住大漢安危。”

  “列位大人,務必上下一心,輔佐太子,殫精竭慮,確保臨安不亂,確保江南不亂,確保大漢不亂。”

  眾人神情一凜,紛紛應道,“謹遵長公主令!”

  劉秀珠又安排了軍馬糧草之事,便讓眾人散了。

  坐回位子,劉秀珠翻閱了奏摺,看得有些心煩意亂。

  這些摺子,大都是報險、求救的消息。

  還有一些,是舉報各地官員貪贓枉法之事。

  尤其是江南之地,世家兼併土地,強取豪奪,層出不窮。

  可是現在,朝廷遷居臨安,不得不靠江南豪強支撐,不得不啟用一些豪強門人子弟。

  這就造成了一種被動的局面,一方面想整頓吏治,恢復民生,一方面又讓世家肆無忌憚,橫行霸道。

  朝廷威信受到損傷,皇室公信力受到挫傷。

  此時,想有一番作為,何其艱難。

  總有一天,我要將這些貪贓枉法之人斬殺殆盡。

  我要將這些虛偽、齷齪、骯髒的世家,斬草除根。

  劉秀珠緊緊地握住手中的碧水劍,眼神中逐漸有了一些憤怒之色。

  武王,大哥哥,這把劍是你從西域殺敵奪回來送給我的,我一直拿著它上陣殺敵。

  我的武藝也是你教我的,可是你人呢?

  像你這樣強悍的人,像你這樣無敵的人,怎麼會無聲無息地死了呢?

  三萬遠征軍,怎麼會像風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呢?

  我父皇,我哥哥,都說你不聽勸阻,強行闖入了魔域,被魔神奪去了性命。

  可是我心裡知道,這些都是騙人的,都是假的。

  我曾想去西域尋你,哪怕是屍骨我也要帶回來。

  可是父皇不許,哥哥也不許,還將我關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