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詭事錄 作品

一百七十五 天書仙籙

  石獸完工後,分別送往天津的九處風水穴眼,其中藏有古器的三尊,由徐匠人的三個徒弟帶領天津右衛士兵押運。

  當時正值東瀛倭國入侵朝鮮,大明皇帝派兵援朝,經歷數年苦戰,終將倭國驅除。在對倭海戰中,小股被打散的倭人,沿海自北向東南流竄,成為一夥流寇。

  其中一小股流寇曾流竄至津門海域,在入海之處劫掠百姓。這群流寇正巧和當時奉命運送古器石獸的士兵遭遇。一場血戰中流寇大半都被誅滅,但運送的石獸卻在拼鬥中被損毀,藏於石獸中的環疊玉盞被逃走的流寇一併掠走,就此流失海外。

  押運石獸古器的士卒,為了逃避損毀時候丟失玉盞之罪,威逼徐匠人的徒弟,仿造了一尊石獸,並安放在風水穴眼交差。傳說,皆因石獸被換,所以風水陣眼未能發動,鎮物起不到鎮河之用,以至後世津門久受水患之苦。

  《津海異志》中記載,石獸中藏有三件古器,這和三眼神狐葉知秋之前查到的線索不謀而合。而玉簡上這些鏤刻的“仙籙”和鬼工球上一般無二。石洞中找到的烏木盒子裡,極有可能便是第三件古器。

  韓大膽兒又向藍半尺請教什麼是“仙籙”,藍半尺博古通今,對古玩、歷史知識都十分精通,對書畫學問更為淵博。他之所以外號叫藍半尺,便是因為他鑑定書畫,畫卷不用全部展開,開卷半尺便知真假,足見其書畫鑑定功力。

  雖然如此,但他卻並不瞭解這些所謂的“仙籙”,只是聽以前修道的人說,仙籙是一種和上天溝通的文字,不過現在早已失傳。韓大膽兒見憑藍半尺學識,對這些“仙籙”也不甚瞭解,於是也只好作罷。

  韓大膽兒想,玉簡上暗藏機關,照藍半尺所說,應該能和某物插合,既然未必是鬼工球,那就一定是烏木盒子裡的東西,這隻有請梅若鴻打開烏木盒子才能確認。但此刻烏木盒子必然已經落入葉靈之手,還得先找回盒子才行。

  其實他心中還有個疑惑,王維漢說著玉簡是他家傳之物,如果這《津海異志》所述是真,玉簡明代便已流失海外,除非是後來玉簡迴流,落在王維漢先祖手中。否則王維漢就是在說謊,玉簡併不是他祖傳之物。

  而照葉靈所說,她偷走玉簡的時候,王維漢應該正在研究玉簡,如果說這玉簡併不是他祖傳之物,而是剛得到的東西,這卻能說得通了。只是王維漢請自己幫助尋回失竊之物,就算明說是剛得來的物件也無不可,卻為什麼要扯謊呢?除非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心中忽然想到三陽教,尤其是那個面具人,但轉念一想,面具人的身高和王維漢相差甚遠,而且那天在王維漢宅邸,韓大膽兒仔細觀察過,王維漢的手掌,手杖握柄處的磨損和包漿,顯然是長期握持,而且握柄處指掌印痕,和他手型貼合無二。握柄上端磨損較為嚴重,必定是掌壓撐拄所致。

  再有,王維漢走路時,兩隻鞋底的磨損程度全然不同,其中一隻較另一隻磨損程度卻大得多,那是行走時,另一隻腳長期不能用力所導致的,所以王維漢跛腳的確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