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星月語 作品

第五百五十一章 哈密

  朱標想了想後道:“兒臣以為暫且無甚必要,哈密雖自古就是華夏到域外他國商貿之路的咽喉,曾有西域襟喉之稱,但如今商路險阻,早已廢棄…”

  如果現在是漢唐時期,哈密作為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地朱標自然不會交由他人,但絲綢之路早在宋朝時期由於實際版圖大幅縮減,政府未能控制河西走廊,就已經淪落了。

  到了南宋時期,更無法涉足西北地區,絲綢之路衰落日益明顯,而海上絲路崛起,逐漸有取代陸上絲綢之路的跡象。

  到了元朝雖然由於蒙古發動了三次西征及南征,版圖大大擴展,加之驛路的設立、歐亞交通網絡的恢復,使歐亞廣大地域範圍內國際商隊長途販運活動再度興盛起來,但也只是一時興盛。

  而且此路到根本目的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不再是以商貿為主,大多是以宗教、文化交流為使命,真正的商貿已經是海上的了。

  到現在朱標都已經開始準備開大航海時代了,自然不會再費力去弄貿易驛路了,而且哈密也太偏僻了,是新疆的門戶。

  佔據新疆的察合臺汗國在兩年前就分裂成東西兩部了,目前還處於內亂不斷的狀態之中,大明沒精力去招惹他們,畢竟實在是太偏了。

  不過朱標也在時刻關注,安排了不少人去打探情報,有事沒事摻合一下也是朱標的興致所在,不付出過多的代價就能讓他們更亂些,何樂而不為呢?

  那邊的情況極為有趣,前任大汗篤哇臨死前,竟然廢長立幼,將汗王傳給小兒子怯伯,這也就罷了,蒙古貴族本來也不興嫡長子繼承這一套。

  但神奇的是繼任大汗怯伯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又將汗位讓給了哥哥也先不花,這本就是一件極為愚蠢的事情了,更奇葩的就是怯伯又後悔了,在親信的挑唆下,宣傳復位,並將都城從阿里麻裡遷到了撒巴爾罕,至此,察合臺汗國逐步走向了分裂,形成了東察合臺汗國和西察合臺汗國。

  朱標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真是隻剩下搖頭看笑話了,當然察合臺汗國分裂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因此,而是部分蒙古貴族以往改變傳統,過定居生活,信仰***教,其他貴族則希望保持遊牧習俗,這才是分裂的本質原因,歸根到底還是信仰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