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羊奶 作品

第四百零四章:朱允炆出訪‘燕國’的小心思!

“祖父,我也喜歡采綠師姐!”

雍鳴突然故意插嘴。

朱雄英扭頭,握拳嚇唬。

雍鳴低頭偷笑:“大哥,我還喜歡其他師姐,我喜歡師姐們偷偷給我好吃的。”

噗!

馬秀英、朱元璋被逗笑。

徐妙雲含笑瞪了眼。

朱元璋含笑看著雍鳴,抬手點了點,“你爹身上那點臉皮厚,無賴勁兒,全都讓你學去了!”

……

一家人一直聊到午後。

朱元璋、馬秀英表態,他們對這門婚事沒有意見。

只要朱標同意,等北征之後,就把這件事情定下來。

不過,朱元璋提出一個要求。

北征後。

采綠不能跟著回東番了,要讓采綠留在馬秀英身邊。

說白了,就是讓馬秀英親自教導。

朱雄英想要反駁時。

徐妙雲替采綠答應下來。

當初,她和大嫂七八歲時,也在母后身邊待過兩三年,得到母后親自教導。

那段時間,她在母后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雖然宮內規矩多,但采綠能有這個機會,是采綠的福分。

母后大風大浪走來,知識以及閱歷沉澱的智慧,采綠能學到一兩分。

對采綠將來在皇宮生存,都受益無窮。

徐妙雲出宮時。

朱元璋特批雍鳴和祈嫿跟著回府。

朱元璋知道,海軍將領、海商來了金陵,肯定要去朱府拜訪。

朱棣不在。

朱府做主的就是徐妙雲和朱棣的嫡長子雍鳴。

雍鳴現在接觸這些海商,有利於將來繼承朱棣創下的基業。

……

果如朱元璋猜測。

徐妙雲帶著朱雍鳴剛剛回府,娜仁託婭就匆匆來報,海商們全都在議事廳等著。

徐妙雲把小祈嫿和金豆子,交給娜仁託婭,就帶著雍鳴趕往議事廳。

“大夥兒說說,王爺此番北征之後,會不會立國?”

“對啊,我也特別想知道這個問題,若是王爺立國,我是打算遷徙到王爺治下,做王爺的臣民。”

“張兄,當初你可不是這樣說的,你好像準備把你家庶子遷徙到王爺治下。”

“嗨嗨,這不是形勢發生變化了嘛,這幾年,在東番待久了,我每次回咱們中原,總覺得各種不適應,咱們福建還好點,去其他地方,越發感覺難受。”

“可不,我也有相同的感覺,福建氛圍還比較接近東番,可咱們大明其他地方,太死氣沉沉了。”

……

徐妙雲、朱雍鳴來到議事廳外,就聽裡面傳出的議論聲。

高興之餘,又有些擔心。

這些豪強商賈對東番的認同,恰恰說明了,四郎所做一些文化氛圍的倡導是正確的。

可這些話,在金陵說,若是傳揚出去。

恐怕又會招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王妃!”

俞靖率領海軍將領,坐在左側,沒有參與議論,率先看到徐妙雲和朱雍鳴。

海軍將士嘩啦整齊劃一起身。

商賈們後知後覺,忙起身。

“拜見王妃、世子!”

徐妙雲牽著朱雍鳴走入議事廳時,眾人齊齊行禮。

徐妙雲含笑點頭,落座後,雍鳴站到了旁邊。

“剛才聽大家議論的熱鬧,對於大家喜歡東番的氛圍,我和四郎都十分高興,不過,這裡是金陵,大夥兒接下來說話做事,還是要注意點。”

有些事情,必須提醒。

海商們來金陵是為了做生意。

她和四郎則希望,通過海商,把新氣象引進來。

不能因為海商們口不擇言,影響了利國利民的好事。

“是是是。”

“王妃教導,我們記住了。”

……

一眾海商回想剛才談論內容,紛紛意識到,激動之下,的確有些口無遮攔,紛紛保證。

徐妙雲一笑,轉移話題,“陛下已經准許你們開辦博覽會的提議。”

海商們已經從俞靖口中得知了。

可再從徐妙雲這裡得到確認,依舊高興。

紛紛笑著交頭接耳私語。

徐妙雲等待片刻,繼續說:“既然要辦博覽會,就要辦的出彩,辦的別開生面,給金陵百姓,留下難以忘記的深刻記憶。”

這樣,才有利於,新氣象的傳播。

“你們準備怎麼辦?有想法嗎?”

眾海商相互對視。

一名海商起身抱拳作揖,“王妃,此番我們帶來的貨物,有海外一些果乾、香料,還有一些,從西邊傳來的琉璃製品、另外就是咱們福建鄉土村社出產的棉布、絲織品、紅棗玉米糕、茶葉、柿餅、炒栗子之類的小玩意兒……”

徐妙雲邊聽邊默默分類。

海外的物產,主要是農作物果蔬製品。

手工業製品。

海外根本沒法和大明相比。

一直以來,福建的海貿都是往海外販運手工製品。

“福建的棉布、絲織品?”徐妙雲看著海商們,好奇詢問:“海貿供需已經無法消化福建產出?”

福建產出的低價棉布、絲織品,四郎一直以來是不希望在大明內部進行傾銷的。

對大明原有從事這些行業的百姓,衝擊太大了。

“王爺,棉布、絲織品海貿還能消化,我們只是帶了少量貨品來金陵試水,主要是想推銷給朝廷……”

徐妙雲看了眼海商們。

這群人的鼻子太敏銳了。

幾個月前檢閱新軍。

這群人只是聽說,朝廷對陸軍第一鎮的紙甲很感興趣。

這次就帶來了絲絹,想要推銷給朝廷製造紙甲。

怎麼說呢。

算是一件好事吧。

朝廷軍隊對鐵的需求減少。

就如四郎所說,鐵就可以大量供應民間。

百姓使用的鐵製農具價格就會下降。

有利於糧食增產。

東番的鐵,除了製造火銃、火炮。

幾乎全都用於製造廉價農具,提供給一個個鄉土村社。

即便如此,鐵的需求量依舊無法滿足。

以至於,冶鐵工坊在不斷增加人手同時,一群匠人正在琢磨,如何更大規模冶鐵。

四郎說。

只要大規模廉價冶鐵得到突破,不光軍事力量會突飛猛進。

民間經濟也會突飛猛進。

“王妃,至於茶葉、柿餅、紅棗玉米糕這些小貨品,是葉大人讓我們帶上的,葉大人正在精細化發展咱們福建鄉土村社,依託已經發展起來的資源,開始深挖潛力……”

徐妙雲微微點頭。

福建本來就有茶山。

四郎沒去前。

福建的茶山,主要走精品高價的路線。

都是士紳利用自家山地進行培育種植。

四郎去建安搞鄉土村社開始後,就在一些多山,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

把朝廷的一些山地,命人砍伐了樹木,以村為單位,沿著山地,種上了一隴隴茶樹。

走的就是量大廉價的路線。

過去幾年,茶樹逐漸成長,就開始往海外販運。

不過,比較困難。

主要是陳家阻斷了航道。

對茶葉的需求,主要還是極西之地。

四海周圍的國家,也就有錢的精英層才會品茶。

百姓窮的衣不蔽體,溫飽都要依靠氣候環境,四季不絕的果蔬充飢。

怎麼可能喝得起茶。

這就造成,福建量大廉價的茶葉,一直銷路不暢。

對百姓富裕的貢獻比較小。

很顯然,葉茂等不及開拓海外銷路,準備將福建百姓種植的廉價茶葉,銷往大明。

這倒是可以。

很多讀書人家庭,城內小富之家,其實並不寬裕。

這類家庭,少不了茶葉。

太昂貴的茶葉,負擔吃力。

福建百姓種植的廉價茶葉,剛好能滿足他們。

將來,鄉土村社越來越多建成後。

農村百姓家也會飲茶。

就像土橋村鄉親。

他們離開那會兒,鄉親們還在喝白水。

這次回村。

去那一家,都要拿出茶葉招待她和四郎。

一種負擔小,廉價的茶葉,在大明,未來肯定有很大需求。

茶葉一物,能使人們手中的錢財運轉起來。

按照四郎的話說。

錢財只有流動起來,民間才會越來越富裕繁榮。

……

徐妙雲耐心聽完後,提議道:“咱們東番推行的烹炒菜餚、火鍋菜系,你們經常吃,不知你們會不會做?”

“王妃,我們不會做,不過我們的船上有人會做。”

“對,我等現在就離不開這口吃。”

“海外這些香料,運用在烹飪中,實在是太美味了。”

……

眾人紛紛含笑附和。

徐妙雲笑笑。

新的烹飪,是未來推行新華夏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文化要融入百姓衣食住行。

如此,才能潤物細無聲,把新華夏文化,根植到異域百姓心中。

“既然船上有擅長這方面烹飪的能人,到時候,把你們帶來的香料,用到食物中,博覽會中做些可口的食物,讓百姓免費品嚐……”

沒有什麼印象。

能比得上,口中味蕾留下的印象。

“這樣吧,採購食材肯定少不了花錢,我給你們準備三萬兩銀子……”

這段時間,父皇沒少賞賜東西。

銀錢方面,她和四郎雖然緊巴巴的,倒也不在乎這些。

反正夠吃夠穿。

存著那麼多銀子做什麼?

還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商賈們推辭不過,最終接受,並且商議,所有人再湊兩萬兩,拿出五萬兩準備食材。

議定後。

商賈們匆匆離開,去準備。

徐妙雲看向俞靖,“左相和你們商議轉運俘虜之事嗎?”

此事,她最關心。

人口問題,一直困擾四郎。

草原人,雖然不是中原漢民。

可元朝統治這些年。

大多數草原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話。

也被中原很多文化習俗同化了。

這樣一批俘虜,對於他們來說,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