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janRW 作品

第二百零三章 一力降十會

這還只是天氣原因能夠對音樂節營收造成的影響,想要成功舉辦一場音樂節,還有大大小小几十個因素,等待主辦方去考量和平衡。

預算不夠,藝人陣容沒有吸引力怎麼辦?是砍掉獨立樂迷想看的便宜樂隊,加點能夠刺激主流市場的頭牌嘉賓,還是乾脆放棄所謂的明星音樂人,直接用在細分樂種內有號召力的小藝人?

藝人陣容好不容易湊齊,卻發現留給宣發的預算不多了怎麼辦?演出檔期塞得滿滿當當,但不管是instagra還是twitter都沒有樂迷討論你的音樂節,售票速度慢得像烏龜在爬。取消兩個藝人,把預算投到社交媒體推流上,還是換個宣發思路,在舉辦城市做線下地推?

場地方都是些摳門又貪婪的資本家,該給的設施服務一概不給,臨到要舉辦演出了,這裡加錢那裡加錢,之前沒有聽說過的各種費用一股腦地冒出來,直接讓音樂節扭盈為虧怎麼辦?當然可以找專業的律師團隊跟場地方硬碰硬,保證演出在協議規定的框架範圍內順利進行,但是這樣一來,花出去的諮詢費,可能比捏著鼻子認賬還多。

這些,都是困擾著全世界絕大多數主辦方的問題,也是95%的音樂節項目都不賺錢,甚至鉅虧的根本原因。

許多人總是會把音樂節想得相當美好,找一幫知名音樂人,過來演個兩三天,就能往腰包裡塞八位數的現金,樂樂呵呵地分賬回家。

現場的人頭攢動,與旋律的振奮激昂,讓主辦方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音樂節可以為樂迷們打造一個極致美好的幻境,但現實絕對不是可以肆意妄為的烏托邦。操作一個幾天內營收數千萬美元的大盤,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過硬的業內關係,和經驗豐富的運營團隊,無異於痴人說夢。

有的主辦方,三個條件缺了兩個,原本能賺錢的項目只能打平。有的主辦方,三個條件只有一個,看起來很有希望的音樂節最終卻只能錄得赤字。而更多的主辦方,是三個條件一概沒有,全憑一腔熱情下海,最後被供應鏈上的利益相關方各砍一刀,投入一千萬美元,最後能回來一百萬,都值得開香檳慶祝了。

幸運的是,上述情況,並不是韓易所需要面對的局面。對於他來說,這三者,他兼而有之。

資金實力,哪怕toorrownd和edC背後的insoniac加在一起,都拿不出韓易銀行賬戶和投資基金賬戶裡放著的現金。業內關係,超過三億美元鋪設的網絡裡,dr.dre都不能算是主角。運營團隊,瀚現場一個項目沒做,就能挖來數個Livenation與AegLive培養了十幾年的高管。

再加上拉斯維加斯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活躍的演出市場,萬聖節這個優質的黃金檔期,前後兩三個月內華達州大型音樂節活動的匱乏,以及韓易本身對音樂產業充分且全面的瞭解,madCity要是能辦到虧錢的地步,那才是咄咄怪事。

這次音樂節邀請的二十四組嘉賓,幾乎可以說是2016年歐美樂壇能夠拼湊起來的最強陣容之一。光是這一點,就足以保障madCity的大部分票房了。

這就是演出市場的現實,從盈利能力和盈利概率上來說,整個行業按照藝人的級別與知名度,呈沙漏型分佈狀態。

什麼意思呢?

知名度較小的獨立音樂人或者剛剛出道的主流藝人,雖然只能演Livehoe,每場演出就200-300張票,但他們之中的大多數都沒有保底費用。也就是說,他們能賺多少錢,完全跟票房成績掛鉤。按照新人最高可以拿到的60%分成來計算,賣1000美元,就賺600美元,賣100美元,就賺60塊錢。對於主辦方來說,這種分成模式最為安全,雖然利潤較少,但至少不需要提前給演出費,每場基本都能保證不虧損。

哪怕有些新人能拿到所謂的“guarantee”,基本上也都是一次性費用,意味著他們沒有辦法再去分後面的票房。只有本地知名度的藝人報價一般250到1500美元一場,哪怕每晚能固定賣出去一千張門票的這種,小有名氣的地區性藝人,最多也就是5000到10000美元的酬勞而已。

絕大部分中小型的主辦方,主要的收入來源都是這種一千人規模以下的演出,並不是因為他們的財力只能支撐一千人規模的演出。洛杉磯的hollywoodpaldiu能容納三千人,場租總成本加在一起也不超過五萬美元,哪個主辦方咬咬牙都能出得起,但做一千人賣一千張票,跟做三千人賣三千張票,需要承擔的財務風險不可同日而語。

每月做兩到三場演出,每次賣一千張票,按照五十美元一張門票的平均價格來計算,再加上酒水銷售和其他收入,大概能做到十六七萬美元的營收,給藝人三萬美元演出費,再把場地費用和人工成本支付完畢,最終能落到口袋裡的淨利差不多四五萬美元,對於較小的演出公司來說,這已經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了。

而再往上面走一點,是什麼情況呢?

三千到一萬人的場地,意味著你需要一位知名度足夠,但又沒有知名到可以演體育館的藝人來擔綱演出嘉賓。換句話說,你需要的,是一個吊在三四線左右徘徊,這首單曲進了Billboard榜單就能多賺點,下首單曲如果沒進,商業價值可能就會蹭蹭往下掉的藝人。

光聽這個描述,就知道這些藝人的狀態有多麼不穩定。打個比方,你預訂了desiigner半年後的一場演出,如果他在這半年內持續發力,人氣和知名度都在上漲,那麼賣出幾千張票肯定不成問題。但如果他就此沉淪,發佈的新單惡評如潮,私生活也是醜聞不斷呢?

要是這種規模的演出打了水漂,那可就不是幾萬美元的虧損能止住的了。

因為,能賣出三千張門票的藝人,一般演出要價在20000至50000美元左右。如果是做萬人左右規模的體育館,那差不多得在十萬美元的區間。再加上比Livehoe和夜店演出要求高得多、人數也多得多的舞美團隊和搭建團隊,稍有不慎,就能虧出幾十甚至上百萬美元。

麥迪遜-比爾和碧梨-艾利什目前正在跟的futurenow:thetour巡演就是這樣,萬人體育館,兩個頭牌嘉賓,每個的演出費都在十萬美元左右。票賣得完,主辦方能賺個幾萬美元。票務銷售不及預期,那就虧損個十幾萬美元。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很少有人會做。只有Livenation和AegLive兩大財大氣粗的巨頭,為了流水好看,能在二級市場拉抬點股價,才會大規模地去做這種級別的專場演出。不然的話,這些中等檔次的藝人,就只能等待來自音樂節的offer,作為拼盤中的一員,為這些幾十上百個同檔次藝人組成的活動貢獻票房。

我們都知道,成為音樂巨星的路難如登天,其實往往不是在起步階段,而是在初具聲勢之後的攀登階段。大多數人的演藝生涯,只能在三千到一萬人的區間卡一輩子,而少部分藝人,則能憑藉過人的天賦、精良的製作或者純粹的運氣,成為能夠獨力完成世界巡迴演唱會,每晚數萬人座無虛席的現象級音樂人。

到了這一級別,藝人的要價能達到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美元,而且,跟主辦方之間的分成通常來說都是九一開,藝人拿毛利潤的90%,主辦方在回收成本之後只能拿10%,更極端一點的例子,甚至有95%:5%的分配方案。

之所以分成比例如此誇張,就是因為這些藝人已經經過試煉,成功蛻變,他們的粉絲群體,哪怕一人只出一塊錢,也能瞬間再造一個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每一場掛了他們名字的演出,就不可能有虧錢的幾率。ticketaster上一開票,要不了幾天甚至要不了幾個小時,就只能從黃牛手上買二手了。

哪些人達到了這樣的地位?

賈斯汀-比伯、麥當娜、阿黛爾、碧昂絲、愛莉安娜-格蘭德、酷玩樂隊、布魯斯-斯普林斯汀、阿姆、坎耶-維斯特、泰勒-斯威夫特、德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