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6:工業互聯網帝國 作品

第315章 其心可誅

  高嶺冷哼一聲說道:“就拿家電產業來說吧!電視機和電冰箱的ABs塑鋼材料、顯像管、壓縮機、製冷劑、研發設計都來自日本和歐洲,在我們國家組裝生產之後,再銷售到歐美市場,這就是典型的原材料、技術、品牌兩頭都在外,國際協作的成功案例……”

  “高教授可能不知道,生產一部彩電的利潤,品牌溢價會佔去35%、顯像管再拿走另外的35%,剩下的30%減去人工,才是組裝廠的利潤,冰箱更是如此,一部壓縮機就要拿走利潤的一半……”

  “這還在其次,中國是一個有著10幾億人口的大國,我們代工生產什麼產品,什麼產品就會過剩,就會變成白菜價,別人輕鬆拿著絕大部分的利潤,我們辛辛苦苦忙了半天,賺不到什麼錢不說,卻要由我們來承擔產能過剩的風險?憑什麼呀?同學們,你們覺得公平嗎?”楊墨沉聲問道。

  “不公平!”臺下響起整齊劃一的回答聲!

  “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陷入一個怪圈,中國生產不了的產品,人家就會喊出天價,甚至卡你脖子不賣給你,而一旦中國取得技術突破,能夠生產了,這種產品瞬間就會馬上淪為白菜價……有沒有經管系的同學來給大家解釋一下這是為什麼?”楊墨環顧四周,微笑著問道。

  “根據撇油理論,我們生產不了的產品,跨國企業會利用技術的領先,尋求高額利潤,我們沒有的技術,人家會怕我們學會了搶他們的飯碗,所以卡脖子不賣給我們,我們學會了的技術,他們會通過傾銷來佔領市場,把取得技術突破的企業,扼殺在發展的萌芽狀態!”一個男生站起身侃侃而談道。

  楊墨輕輕鼓掌:“這位同學說的非常好!現在知道為什麼人家會想方設法讓咱們淪為代工廠了吧?所謂勞動力優勢,本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便宜的勞動力隨時可以被替代,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是根本!”

  “說到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小故事,某國外車企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整個汽車的零部件,我們只能生產收音機、腳墊、雨刮器等幾樣零部件,就連簡單的一個鍍鎳車標,我們都生產不了,因為我們生產出來的鍍鎳車標,過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出現一些如同蛛網一般的裂紋,讓整個車標黯淡無光,有沒有冶金系的同學解釋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楊墨抬頭看向臺下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