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兩國的巨差

說著哲宗從龍書案上翻找了一下,找到了當年蘇洵寫給仁宗皇帝的六國論原稿。

自神宗開始,大宋的天子便也漸漸不滿給遼夏歲幣買平安的日子。

神宗皇帝便將當年的六國論原稿找出來,時常拿來夜讀。哲宗這些年來也是如父親的習慣一般,時不時地就把這六國論拿出來看一看。

而神宗重用王安石變法,也是因為想效法秦孝公變法圖強,以求增強國力。

只可惜神宗皇帝雖有大志,但也和太宗一般,文治尚可武功不足。雖有東平郡王等賢臣輔佐,但難掩頹勢。加上三十多歲便英年早逝,也沒搞出什麼太大的名堂。

哲宗打開這陳舊的奏摺,看了一下後說道:“蘇家兄弟向來關係不差,若是朕答應把蘇軾調回來,加上這先父遺命蘇轍想必會支持朕的。”

說著哲宗認真的看向趙穆說道:“所以皇叔,朕這個萬事俱備,就需要你出一個可以說服他們的理由了。”

趙穆說道:“理由很簡單,那就是遼國外強中乾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朝中大臣們恐遼,只不過是不知曉遼國的實際底細罷了。如今的遼國雖大,但他們的人丁戶口不過九百餘萬,就算加上女真,韃靼這類歸附的蠻兵,也不過一千兩百餘萬。”

“而我大宋在籍人口卻是遼國的十倍。這意味著什麼呢?那就是我們可以徵收的稅銀是遼人的十倍。我們可以動用的兵員也是遼人的十倍。”

“而戰爭雖然注重刀兵,注重謀略,但更多的是注重兩國的國力差距。自澶淵之盟以來,兩國汴京開放榷場通商。但是遼地需要內地的物資居多,內地需要遼地的物資很少。而遼地能賣的上價錢的馬匹,遼國卻又禁止向我大宋輸送。因此便導致了,咱們大宋和遼國做生意,我們是大賺特賺,他們的銀子卻都流入到了我們這裡。”

哲宗聞言默默地點點頭。

趙穆繼續說道:“澶淵之盟自真宗朝到如今將近百年,年年如此,遼國的府庫臣想來已經快被我們掏空了。或許他們可以不給士兵們發糧餉,放任他們劫掠來彌補糧餉的缺失,來提升士兵的士氣。但是兵器,馬匹,盔甲這些東西都是需要銀子來維持製造的。遼國府庫即將耗盡,他們拿什麼跟咱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