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入聯軍被辱,反手認祖歸宗 作品

第462章 邀請諸葛亮

  小童打開門,引著眾人入內。

  董曜來到草堂內,親隨被安置在院裡。

  房內,董曜打量著面前的年輕人。

  雀食帥啊,容貌甚偉,沒毛病。

  “請。”

  諸葛亮命小童鋪好席子,隨後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董曜毫不猶豫,立刻坐下。

  “不知夏……董公為何來此?”

  諸葛亮本想稱夏王,話到嘴邊還是嚥了回去。

  在他心裡,董曜即使位極人臣,但其祖父給大漢帶來的災禍卻是毀滅性的。

  夏王,得位不正。

  “如今天下三分,曜不才,想讓先生出山。”

  董曜坐在席上,直接開門見山道。

  “天下三分?”

  諸葛亮愣了一下,很快便想起來,確實是三分。

  劉備雖然還活著,但被陸遜打的大敗,已經是名存實亡。

  一年內,益州必定易主。

  “先生大才,為何不像士元一般出山襄助於曜,匡合天下?”

  董曜雖然從來沒有親自邀請諸葛亮,但也讓一些身處襄陽的官員,試探性的去請諸葛亮出山。

  結果都是被諸葛亮回絕,這令他很是不解啊,到底為什麼諸葛亮看不上他。

  對內,他所掌控之州郡百姓,減免賦稅,餓了有飯吃,冷了有房住。

  對外,羌胡,鮮卑臣服,南匈奴西遁而走,烏桓付之一炬,東征高句麗,使得異族人俯首。

  是他身上流淌董卓血脈,並非名門望族,漢室血脈出身?

  於百姓,他做了這麼多,難道就不能抹平董卓入京的罪孽?

  “董公勢如猛虎,戰將如雲,謀士如雨,十年內必定鯨吞天下,何須亮出山襄助?”

  諸葛亮搖著羽扇,笑著回答道。

  “打天下易,守天下難,先生身兼治國之才,理應出山施展心中抱負。”

  董曜更進一步勸說。

  這般低聲下氣不為自己,只為了之後的百姓,董氏。

  賈詡,蔡邕等文士的才能都夠用。

  但是他們年齡擺在那裡,像諸葛亮,陸遜這種新生代的人才,才能輔佐著董恆繼續走下去。

  諸葛亮猶豫了,董曜的話並非沒有道理。

  他身懷各種才能,如今恰逢亂世,正是等待明主,出山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