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紫電 作品

第三十八章 梅瓦兄弟

    嶽冬的觀察力一向敏銳,店內多是女客,應該是由另一位女性裁縫量體。只是這店鋪前面只有這麼一位男裁縫,剩下的只有幾個童工,似乎是學徒。

    而嶽冬聽到了店鋪裡屋有細微的剪裁布匹聲。他暗想:說不定這家梅瓦兄弟實際上是梅瓦兄妹。

    “您要做一套什麼用途的衣服?”男裁縫抓住了要點,根本不問嶽冬,而是問向了珂莎。

    “兩套常服,一套禮服。”珂莎考慮了一下,又開口道:“再做一套尉官制服。”

    在軍校時,學員的制服由校方統一量身定做。但出了軍校,軍官制服則要由軍官們自己出錢。

    聯盟軍的軍官階級還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舊貴族階級的影響,就像舊時代自帶裝備和侍從的貴族,新時代的軍官門也要自備軍服、馬匹、佩劍等等。

    這些不成文的規定構成了一道無形的門檻,巴德說如果不去海外他連軍服都做不起,不是虛言。

    “我現在還不能穿尉官軍服。”嶽冬急忙提醒小姨。

    珂莎卻不以為然:“你明年不就能穿了嗎?提前做好,省的將來還要再做。”

    嶽冬知道在生活方面自己沒有發言權,也就不再反對。

    珂莎坐在旁邊翻閱一個對開本,似乎是梅瓦兄弟的設計圖冊,男裁縫在嶽冬身邊忙活。

    但嶽冬想起了碼頭那樁案子,心念一動便裝作隨口一問:“你這裡做斗篷嗎?”

    “斗篷?閣下要做斗篷嗎?您如果需要我們可以代勞。”男裁縫邊量嶽冬的腰圍邊說。

    “聽這個意思,梅瓦兄弟似乎平時不做斗篷?”

    男裁縫笑著回答:“小店平時做的都是更精緻一些的衣物,斗篷的話確實沒做過。”

    “海藍城裡大概有多少位裁縫?”

    “不多,不到一百號人。”男裁縫又補充了一句:“許多人家不會到裁縫鋪找我們做衣服,大多是把衣料買回去自己做。”

    聽到這裡,嶽冬就明白試圖從裁縫這裡找到黑袍人的想法並不現實。那幾個刺客的斗篷不一定是找外部裁縫定做,僱個懂針線的女僕也能縫出來。

    不過就算有一絲線索,嶽冬也不願意放棄,他客氣地拜託了男裁縫:“您能幫我打聽一下,最近海藍城內有哪位裁縫接到了訂做黑色斗篷的活嗎?”

    “沒問題。”男裁縫笑著問:“您是要找什麼人嘛?”

    嶽冬微笑著說:“想找幾位穿著黑斗篷的朋友。”

    “您要找衣服,不如找衣料。”男裁縫把尺寸記到小本子上,隨口說道。

    “找衣料?”

    “這海藍城裡有四十多位縫紉供應商,每家的料子都有細微差別。您把衣料拿來,我就能大概看出來是哪家的料子,再問問那家布商都給誰供貨,繼續往下找就簡單許多。”

    這確實是個好辦法,但可惜嶽冬手裡並沒有那幾個刺客的衣料。他想了一下當時的情形,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什麼材質呢?麻?棉?羊毛?絲綢?”男裁縫問。

    嶽冬努力回憶著和黑袍人扭打時那件斗篷的手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應該是好料子,布面很密實,但沒有絲綢那麼光滑。”

    “那就應該是羊毛或是棉花。”男裁縫下了判斷:“我幫您打聽打聽,不過城裡賣棉毛布料的布商很多,您別太指望我。”

    “有勞。”

    尺寸量完,剩下就是挑布料。這個過程嶽冬完全變成了木偶,在珂莎的指揮下,男裁縫拿來了一種又一種布料給珂莎挑選,一次又一次讓嶽冬站上小臺子,把布料披在嶽冬身上看實際效果。選定了布料,又開始選款式。

    嶽冬原本以為只是去裁縫鋪量個尺寸,很快就能結束。

    但當筋疲力盡的嶽冬和盡興而歸的珂莎回到家中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

    府邸裡,安託尼奧正身著禮服在會客廳百無聊賴地逗貓玩。嶽冬才剛進家門,就立刻被安託尼奧叫住,姨父嚴肅地說:“跟我走,有急事。”

    ————割————

    十一世紀德意志地區出現了小塊平板玻璃的製法,後來傳播到了意大利半島,威尼斯人改進了這項工藝,至少十四世紀能夠製造透明的玻璃,不過那個時候反倒是帶顏色的玻璃更值錢。

    大片透明玻璃的製法比較晚,1674年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