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茶客 作品

第六十三章 表妹到訪

陸瞳並不認為自己這二位表兄會在未見的幾年裡懸樑刺股,用心苦讀。

她落筆,在紙上寫下劉鯤與範正廉兩個名字。

按理說,劉鯤應當與範正廉是見過的。

據柯乘興的小廝萬福透露,陸謙曾在陸柔死後,登門柯家,與柯家人大吵一架後不歡而散。

或許那個時候,陸謙已經察覺出了陸柔身死一事的蹊蹺。

假如陸謙找到了一些證據,帶著這些證據前去告官,對盛京一無所知的陸謙,選擇向有“青天”之名的範正廉求助是順理成章的事。

但範正廉並非傳言中的公正不阿,甚至因畏懼太師府權勢,想要毀掉證據。

陸謙察覺不對,趁亂逃出。而後範正廉私設罪名,全城緝捕陸謙。

走投無路的陸謙只能藏在劉鯤家中,畢竟整個盛京,只有劉家人算得上陸家的舊時親戚。

陸謙以為劉鯤尚是常武縣中值得信任的表叔,卻未曾想到,利益足夠時,親眷亦可背棄。

劉鯤出賣了陸謙。

陸瞳筆尖一顫,一大滴墨汁從毫間滲出,在紙上洇開濃重痕跡。

她在劉鯤與範正廉之間畫上了一條線。

劉鯤將陸謙作為投名狀獻給範正廉,而作為回報,範正廉給予劉鯤一定的利益。

是那間雀兒街的麵館?

不,縱然那間麵館臨街位置尚佳,修繕也算講究,但陸謙一事牽連太師府,太師府才值一間麵館?

劉鯤何況也不至於眼皮子淺成這般。

劉鯤所圖的一定更多,再說陸謙藏在劉家,劉鯤未必不清楚陸柔一事,範正廉為何不斬草除根,反而留劉鯤這樣一個巨大的隱患在外,不怕有朝一日劉鯤反水?畢竟只有死人才能守住秘密。

除非……

劉鯤有把柄落在範正廉手中。

而且這把柄足夠大,大到範正廉能篤定劉鯤絕不敢借此要挾什麼。

劉鯤能有什麼把柄落在範正廉手裡?

這樣一個賣面的商戶,在詳斷官的眼中微不足道,若說他那位舉人兒子還差不多。

舉人兒子……

陸瞳眸光一動。

對了!

劉子賢秋闈中舉,劉子德即將參加秋闈,而範正廉……最初也是科舉出身,才去元安縣做了知縣,至此開始了他的坦蕩仕途。

秋闈……

如果說劉鯤出賣陸謙為代價,得到的是兒子中榜的機會,那在劉鯤眼中,這一切就是值得的。範正廉也不必擔心劉鯤會將內情說出去,除非劉鯤甘願毀去愛子前途。

只是……倘若她的猜測是真的,梁朝秋闈的舞弊之風,未免也太過肆無忌憚了。

陸瞳筆尖凝住。

又或者,當年的範正廉的同進士之身,亦是得來的名不正言不順,否則何以在劉子賢一事上,辦得如此輕車熟路?看樣子,再過幾月的劉子德,還會如法炮製。

得先打聽清楚當年的範正廉學問如何才是。

不過範正廉身為朝官,曹爺那頭,許是怕惹麻煩,關於官家的消息總是吝嗇,再者怕惹人懷疑,也不能直接索要。

陸瞳提筆在範正廉名字上頭,寫下“元安縣”三字。

範正廉的發跡是從元安縣開始的,據說他在元安縣做知縣時,政績斐然,才教天子特意將他調任回盛京。

得弄清楚範正廉在元安縣中,究竟辦得哪些“美名遠揚”的案子。

門開了,銀箏端著盆熱水從門外進來。

陸瞳放下筆,將方才寫字的紙拿起來,置於燈燭中燒掉。

銀箏把擰過水的帕子遞給她,朝窗外努了努嘴:“前頭燈還亮著。”

她說的是夏蓉蓉主僕二人。

陸瞳以為她是想回自己屋中,邊拿帕子擦臉邊道:“她們住不了多久。”

銀箏道:“姑娘,你不會和杜掌櫃一樣,真以為夏小姐是來打秋風的吧?”

“不是嗎?”

“自然不是。”銀箏起身去鋪床,“那打秋風的親戚,都恨不得穿得越破越好,好多拿些銀兩。哪像夏小姐,她身上穿的衣裙料子,可比你身上的還新呢。還有她手上那隻瑪瑙手鐲,少說也要二十兩銀子。”

銀箏轉過頭:“哪有打秋風的窮親戚,穿得這般光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