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渡 作品

第 154 章





雨下了大半天,中午的時候小了點,宋聲撐著傘跟吳嘉輝一塊去食堂裡吃飯。今天來食堂吃飯的人不多,聽說一早就不少官員告了假。有的官員住的地方距離遠,路不好走,這遇到惡劣天氣便來不了了。還有的官員純粹是藉著天氣這個事故意告假的,反正人家也不缺扣的那點俸祿。




無故告假是會扣俸祿的,雖然扣的不多,但對大多數清貧的官員來說,還是能不請假就不請假。就好比上班要全勤才能拿到全部的工資一樣,景朝官員的懲罰制度也有這一項。




到了下午雨又開始下大了,不過好消息時,一下午都在下雨,沒有下雹子,倒是讓各個官員們都鬆了口氣。




宋聲的臉色卻是一直都不好的,他忍不住懷疑自己的記憶出了差錯,會不會是記錯了,只是一次平常的下雹子,不是雹災。




可原書中他記得的為數不多的主角謝容都出現了,說明這就是那個書中的世界,那這雹災會不會也會出現......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下午翰林院下班後,春生來接他回去,宋聲坐上馬車後道:“春生,先不回家,送我去崔閣老府上一趟。”




來京城之前,崔夫子給了他一封推薦信,說是可以拿著推薦信到京中崔閣老府中拜訪。但他來的這幾個月,出於種種考慮,一直沒去。這時候他也沒別的辦法了,提醒皇上雹災的事情刻不容緩。




春生這幾日已經把京城各大街道的路都摸熟了,白天沒事的時候他就出去識路,畢竟他是個車伕,精通城裡的路是他應該具有的技能。




翰林院距離崔閣老家不遠,他拿著帖子上門拜訪時崔閣老剛好在家。




崔夫子的這封信還是很有分量的,不多時,崔閣老親自接見了他。他很想知道自己這個離家的弟弟一直在信裡稱讚的這個年輕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宋聲被崔府的下人引到了書房,書房裡,他第一次見到崔閣老。




崔閣老年紀有些大,瞧著比崔夫子年紀還要大一些。




在宋




聲想象中,這應該是個很有威嚴的老人,沒想到瞧起來倒是和藹不少,他臉上掛著笑讓宋聲坐。




宋聲在書案的對面坐下,禮貌的問候了一下崔閣老後,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雹災?你說的事情可有依據?”




“並無依據,只是我對天象略懂一些,加上近日一早已經下了一場雹子,所以猜測也許過兩天會下的更多。”




道路出行不便,或許近日已有地方發生了雹災,只是消息還沒傳到呢?聽說前朝末年有一場雹災,當時路面受雹災襲擊,造成道路行走不便,朝廷需要多出錢財來修路,從而會導致國庫空虛,讓當時一度飄搖玉墜的山河更加日暮西山。




崔閣老表情漸漸凝重,不過到底是宋聲一面之詞,不可輕信。畢竟宮中還有欽天監在,若是天象有異,他們怎會瞧不出來,又何須宋聲一介翰林院的書生來提醒。




“你找老夫來是要幫你做什麼?”




“實不相瞞,下官已經寫了一封奏摺遞了上去,想說的都已在裡面言明。”




宋聲的意思很明顯了,奏摺由內閣先行看過之後會挑揀有用的呈奏上去,還會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把奏摺分類,便於皇帝處理事情更快更有效率。他是想讓崔閣老幫忙,確保他的這封奏摺能夠讓皇上看到。反正奏摺是他寫的,皇上信與不信,都與崔閣老無關。




宋聲從崔閣老府上出來,春生趕緊把馬車趕了過去,從宋聲進去後他一直在旁邊巷子裡等著,這附近住的人都非富即貴,他不敢亂停馬車。




宋聲上車後他問道:“老爺,咱們回嗎?”




“嗯,回吧。”




來崔閣老這裡耽誤了些時間,宋聲比平時晚了大半個時辰到家。陸清看外面的雨下的大,他還沒回來,想著下著大雨,走的慢也正常。但眼看都快比平常回來的時間晚了一個時辰了,心裡忍不住擔憂,一遍一遍朝門口張望著。




過了一會兒終於瞧見馬車回來了,他趕緊撐了把傘出去,宋聲藉著他的傘下來,到了屋裡後,把官府換下才過去吃飯。




陸清擔憂的問道:“今天怎麼回來這麼晚,是有什麼事耽擱了嗎?”




“嗯,今天翰林院事情有些多,加上下雨了路上不好走,回的便遲了些。下次到時間了我要是還沒回來,你們就先吃,不用等我。”後面這半句也是跟阿爹說的。




陸清應了,給宋聲盛了碗飯過來,今天做的菜不多,蒸屜裡熱的饅頭,鍋裡煮的菜粥有些涼了,他又加了幾根柴熱了熱才盛出來的。




“相公,早上去翰林院趕上了嗎?有沒有耽誤你辦公?”陸清還惦記著早上下雹子的事,操心著問宋聲有沒有遲到耽誤了辦公。




宋聲幫忙把碗筷擺好,拉著陸清的手坐下道:“沒有,今天有不少同僚都來晚了,還有一部分人告假了。”




陸清驚訝道:“還有人告假啊?”




“嗯,反正翰林院的活也清閒,一天不來也沒事。”




宋聲說完又問道:“今天團團和圓圓怎麼樣,




有沒有鬧人?乖不乖?”




說起這個,一旁的陸尋眉開眼笑道:“我這倆小外孫乖的很,今天團團還開口會叫人了!”




有些孩子早慧,早早會叫一兩個稱呼也是有的。只是在鄉下,一般一歲的時候才開始會說話,團團這麼小就會呀呀的叫人了,陸尋這個當外爺的可高興了。




“咱們團團長大了肯定是個聰明孩子!”




誇完團團,陸尋又趕緊誇道:“咱們圓圓也聰明!”




陸清在旁邊解釋道:“相公,別聽阿爹亂說,團團哪有那麼厲害,就是他聽錯了,估計是天天聽我在家裡叫阿爹,他就學我叫了一句,聽著還不太像。就這事,都被阿爹誇一下午了!”




小孩子模仿能力強,尤其是在這種特別小的時候,根本不會獨立思考事情,大部分的舉動除了本能之外,都靠模仿外界的事物。




宋聲聽到團團會叫阿爹了,心裡也高興。這次他站在了阿爹這一邊,拍了拍陸清的手說道:“阿爹說的對,咱們團團學的快,聰明著呢。”




兩個小糰子身上穿著陸尋給他們新做的虎頭鞋和虎頭帽,身上的棉衣也都是做的新的,一身紅色跟年娃娃似的,可愛的緊。這會兒正在邊上的小床上亂爬,床邊有護欄擋著,不用擔心會掉下來。




陸尋沒事的時候就會在小床邊守著兩個孩子,然後在一旁做針線活,旁邊放著爐子,陸清也在旁邊坐著一塊縫衣服,父子倆說說笑笑,日子過的比在宛平的時候還要舒服。




晚上宋聲夫夫倆躺下後說著小話,陸清道:“天氣越來越冷了,相公,早上出門的時候把手套帶上吧,對了,阿爹給春生也做了一雙,看他天天趕車拉韁繩,手都凍裂了。”




宋聲握著他的手給他暖著,應道:“好,明天我就戴上。”




他倆說話很小聲,屋裡頭那邊的小床上還有兩個寶寶,好不容易才把他們哄睡了,說話聲音大了怕把孩子吵醒。




“清清,咱們家銀子還剩多少,還夠用嗎?”




冬天裡花銷多,雖然不用買炭火,剩下一筆錢,但平日裡米麵油還有菜都要花錢買。冬天裡頭價格還貴上許多,從家裡來的時候帶的棉花都用來做棉衣了,做棉衣就要用到布,京城裡頭的布樣式多,顏色多,但也貴上許多。更別說家裡還要養兩個孩子了,花銷只會更多。




再加上平日裡家裡的開銷,每個月要給鄭昀和春生開月錢,他們來的時候帶的銀兩沒剩下多少了。陸尋給的錢他們是不可能花的,就像陸清說的那樣,給他攢著。




陸清每日都會清點一下銀錢,說道:“還剩下九十兩左右。”




宋聲道:“我現在一個月有五兩銀子的俸祿,還有四兩銀子的住房補貼,加起來是九兩。再過一個月就是年假了,到時候還會發祿米,我這個品級,大概能發三十石的祿米,過年不用買米吃了。”




他們家人口不多,這麼多米糧,明年一年都不用再買米糧了。




只是這個住房補貼宋聲也才知道只給發一年,第一年就沒了。俸祿




是按月發的,每月初準時發。祿米是按年發的,只有快放年假的時候才會給發。除此之外,官員每年冬天會補貼兩個月的炭火,這就是宋聲這個品級官員的所有福利了。




如今去翰林院當值,翰林院什麼不多,就是書多紙多,每個月都可以領到不少紙墨用,在這上面算是省下了不少錢。




陸清算了算,寬慰道:“過完年就好了,這米糧不用買,就省了不少呢。”




其實再怎麼算也是不太夠的,畢竟到明年九月就沒有住房補貼的四兩銀子領了,一下子少了不少。即便是有米糧,家裡頭該出的花銷還是要出的。等到以後宋聲在這裡結識好友,拜訪官員,免不了要出去應酬。既然是應酬,哪有不花錢的道理?




這麼一算,他們更缺錢了。




宋聲把被角給陸清掖了掖,說道:“上次你說想開鋪子做奶茶,等空了咱們把口味好好調一調,其實茶是其次,去茶鋪裡各種茶都能買到。主要還是這奶源不好找。這奶茶一半靠奶,一半靠茶。如果要開鋪子,還是要有源源不斷的奶供應才行。”




“那怎麼辦?我原先想著,不如就用羊奶,找人家家裡有羊的買羊奶。這要是需要很多的話,估計這羊奶也不夠。”




宋聲拍了拍他的背道:“別擔心,我來想辦法。”




像宋聲這種還是原來存了不少積蓄的,如今都不得不為錢財發愁了,他感嘆這世道寒門不易,讀書的時候燒錢,這都已經為官了,還是需要錢。




怪不得古往今來那麼多貪官呢,誰會嫌錢多?在貧窮的一步步催生下,若守不住本心,很容易被貪婪腐蝕。




陸清想著,他們在京城過的尚且如此艱難,還不知道南哥兒他們到了閩南是個什麼境況。




巧的是他正念叨著,第一天下午就收到了南哥兒的來信,這封信應該是兩三個月前寄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