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書院

 “可是阿叔,女子和哥兒再嫁,就會遇到更好的良人嗎?” 

 “這個......或許會呢!況且,若是不受原來的夫家待見,孃家又不待見,繼續留在夫家,等著被人磋磨死嗎?” 

 這時,杜忠清適時的說了一句:“能獲此牌坊,說明夫家願意厚待守寡之人。再不濟,也會給予獎勵。” 

 “就是就是,我聽說這種貞節牌坊,都是經過朝廷的肯定,才會下令建造。那夫家的族人,總不至於對那守寡之人,做得太出格吧!畢竟,大夥兒都看著是不是?” 

 兩兄弟將江清反駁得啞口無言。他沉默了好一會,才悶悶說道:“我不是說守寡的人非得另嫁,對於那些有孩子的女子和哥兒來說,能親自撫養自己的孩子長大,當然最好!但若是有更好的選擇,我希望他們有自主選擇的權利,而不是世俗規定他們只能怎麼做。” 

 杜忠清和杜信清似懂非懂,杜信清這個愣頭青,居然還問江清:阿叔,假如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被江清賞了一個大爆粟。 

 三人上前去查看這座貞節牌坊下邊刻寫的修建由來。原來,這是為了旌表白沙書院創立者的母親而修建的。 

 據傳這位母親年紀輕輕,便失去了丈夫。她將遺腹子生下,含辛茹苦地將他撫養長大。這孩子也不負她的重託,長大後,不但學識淵博,也極為孝順。 

 後來皇帝聽聞了這位大儒,與他母親母子情深的故事,感念其母貞節,便頒旨讓人興建了這座貞節牌坊。 

 “想不到,這白沙書院,與這貞節牌坊,還有這樣的淵緣!” 

 江清一時也有點感概,說什麼自主權利,在這個連怎麼活下去,都是個大問題的世界,與人講這個話題,還不如給他一個大饅頭來得實在。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與發展規律,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都是他們與大自然,與社會環境不斷磨合後,所選擇的,最適合他們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