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氣子 作品

第28章 風雲暗動(一)

  理宗皇本就糊塗無能,見他如此說,拿不定主意,就隨囗問身旁的內監總管董宋臣,董宋臣也指天劃地誇讚了賈似道一番,理宗皇帝這下徹底信了他倆所言,不顧文天祥等少數忠臣反對,御筆一揮,封賈似道為臨安轉運使,從四品。

  當這道聖旨傳到賈似道面前吋,賈似道差點樂暈過去!但他很快清醒過來,按捺住心裡的狂喜,鄭重其事地跪謝皇恩,隨後到後院抱起慧娘轉了幾圈,說不要再搞蟋蟀了,跟我當轉運使夫人去!慧娘也很高興,但總覺得有點不真實,難以相信,她一再囑咐賈似道為官小心,要奉公廉潔,一心報國。

  賈似道嘴上應付,心裡卻另有盤算,他知道轉運使官不是很大,油水也不是太多,於是他在任上就做出一付廉史的樣子,大大的掙表現,大家見他清白勤奮,也轉變了對他的看法,如此一年後,恰好餘玠抱病歸裡,謝方叔就上書舉薦賈似道為兵部尚書,因他官聲頗好,反對的人也不多,理宗皇帝又一糊塗,這個錢塘江畔小漁村的破落漁戶竟一躍位至當朝一品大員!

  而到此時,賈似道才漸漸的露出了他無恥的爪牙來。

  他開始肆無忌憚,放開手腳地和謝、董二賊為奸一壑,霸朝政,壓忠臣,欺良善,貪國財,時間一久,朝政日漸混亂,而理宗皇帝整日裡只和謝妃,麗妃等在後宮鬼混,根本不問政事,朝中諸事,俱為謝、賈、董三人把持,偏安一隅的南宋江山,已如風雨飄搖,芨芨可危。

  李慧娘見賈似道愈去愈遠,就苦苦相勸,但賈似道此時已利令智昏,根本聽不進去,反而怪慧娘不知進退,心裡對她大生嫌棄,後來越來越討厭她,以至於根本不再見她一面。

  此時的賈似道,勢力已獨霸一方,連射、董二人都有些忌憚他,朝中巴結他的人又聯名舉薦他為樞密副使,相當於宰相之位,這下賈似道簡直是權勢薰天,他叫人在西湖邊修了一座佔地千畝的大宅院,取名"半閒堂",蒐羅各種奇珍異寶無數,安樂窩中,美女如雲。整日裡只和謝、董等奸人在"半閒堂"左摟右抱,飲酒縱樂,把個李慧娘早丟到爪哇國去了。

  慧孃的淚巳哭幹。無奈之下,她收拾些細軟,回到了以前小漁村的士茅屋,賈似道的銀子她分文未取,她只想保持她清白的靈魂。

  她又幹起了日出而出,日落而歸的打漁行當,又過起了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但她樂意,她很坦然,覺得活著很乾淨,只在夜靜無人時,她時常會想念她的結義姐姐李月紅,還有方大哥,不知他們現在怎樣?她曾想過去尋他們,但不知他們身在何方,她在心裡痴痴地想,痴痴地等,等義姐李月紅回來看她。

  時間一長,她憂思成疾,又感受風寒,竟一病不起,七八天水米未進,待同村的孫婆婆去看她時,她掙扎著最後一口氣,讓孫婆婆將她埋在村口的松林間,碑上刻上李慧娘之墓,說完二眼一閉,一縷芳魂悄然西升。

  孫婆婆守著慧娘哭了一場,又大罵了賈似道一通,叫來幾個幫手,將慧娘葬在了村口松林下,立了塊石碑,刻上"李慧娘之墓",完成了慧孃的遣願。從此,這個一生清苦,孤伶無依,善良美麗的慧娘便永遠離開了人世,而此時賈似道正在他的"半閒堂"縱酒狂樂,彷彿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不過好景不長,有一天一隊蒙古騎兵護著一個蒙古信史來到臨安,說蒙古國四王爺勿必烈致書宋庭君臣,責怪大散關守將派兵騷擾蒙軍六盤山行營,致蒙軍死傷百餘人,如不將其守將正法,蒙軍將攻入大散關,血洗報仇云云,措辭嚴厲強硬,堪稱戰書。一時間滿朝文武面如土色,二股戰戰,心中就如竹筒打水,七上八下起來。

  他們不知,實情是蒙軍派騎兵不斷襲擊大散關關前隘口,致宋軍及百姓多有死傷,守軍氣憤,才出兵反擊,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宋庭早已被嚇破了膽,此刻事到臨頭,就如無頭蒼蠅,無一人拿出主意,大家一合計,都說賈似道是樞密副使,又是兵部尚書,此事當由他出面應對,於是一起推舉賈似道,賈似道雖無一策,但也只好硬起頭皮,從他哪個"半閒堂"裡頂了出來,運起三寸不爛之舌,好不容易把蒙史哄走,這下朝堂上下頓時鬆了囗氣,人人無不以手加額,彈冠相慶!而就在此時,遠在漠北草原,斡難河畔,一場鉅變正在悄然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