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7開始 作品

第1147章 醍醐灌頂


                 易飛是不懂造紙,但他有未來幾十年的經營思路。

  這都是相通的。

  不然,那麼多學經營管理學的大學生、研究生畢業後去哪裡找工作?

  葉萍萍不懂生產罐頭。

  可罐頭廠不也被她經營的有條有理?

  只要嚴加管理,提高工人工作效率,把控好進貨、銷貨,在現在物資還不太充裕的年代,無論生產什麼,想不賺錢都難。

  為什麼現在在夾縫中生存的鄉鎮企業日子比大型國營廠還好。

  很簡單。

  國營廠揹著沉重的包袱,還不思進取,大部分廠依靠國家計劃內的產品,產品還比較單一,幾十年都不帶變化的。

  國家經濟政策已經向市場經濟轉型。

  他們不轉型,能生存下去才怪。

  都還是我們生產什麼,大家就買什麼的思路中。

  而不是大家買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

  當然,這也不稀罕,幾十年的慣性思維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

  鄉鎮企業沒有計劃內產品。

  他們正是看到了市場的空白,加上政策的扶持,才像雨後春筍一樣茁壯成長。

  隨著市場化進程加速,民營企業獲得了更為寬鬆的政策環境。

  隨著短缺經濟的消失,產品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不斷上升,企業利潤下降,鄉鎮企業模糊的產權安排的弊端逐漸顯露。

  民營企業的制度優勢壓過了鄉鎮企業,這是鄉鎮企業最終走向改制和民營化的根本原因。

  鄉鎮政府追求的是鄉鎮企業的營收最大化,這時候反而很可能不是利潤最大化甚至會導致虧損。

  鄉鎮企業在未來幾年與民營企業的競爭中也會敗下陣來。

  易飛聽了周從安對造紙現狀的介紹。

  也基本上了解了造紙廠的現狀。

  其實和大部分工廠差不多。

  產品老化,單一,多少年不帶改變,工人人浮與事,吃飯的多,幹活的少。

  不徹底改革,那只有一條路,在混幾年,市場徹底放開後,關門大吉是最後的結局。

  臨東市造紙廠只生產工業用紙,前幾年效益非常好。

  這幾年,臨東出現了不少大大小小的鄉鎮造紙廠。

  嚴重擠壓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他們有技術、有設備,卻一直守著以前的產品,等著用戶上門。

  人家鄉鎮企業的銷售人員早就跑上門了。

  如果他承包了造紙廠,別看他在造紙行業沒任何經驗,易飛也有把握不出一年就能讓造紙廠起死回生。

  造紙廠的軟硬件根本是那些鄉鎮企業沒法比的。

  易飛並不吝嗇。

  他把自己如果承包後怎麼做,從幾個方面一五一十的給周從安講了一遍。

  至於他能聽多少,那就和自己沒關係了。

  周從安是江懷東的同學,自己做到這一步已經是仁義盡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