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捐贈

  已經有財經專業人士統計過,一年多以來,隨著香港經濟向好發展,香港前十大家族資產普遍上漲,為首的李半城家族資產總值漲幅最大,超過百分之七十。

  這些家族普遍涉足房地產業,資產漲幅最小的霍氏家族也超過百分之十五以上,都是資產幾百億上千億港幣的產業,隨便漲一點就夠一大家子幾十年消費了。

  對這些豪門家族來說,財富達到一定程度,比的就不是單純的數字了。

  產業的穩定性,盈利前景,在外的名聲,人脈,政商關係,子女後代接班人選等等,哪一樣都比單純的財富數字更重要。

  尤其是八十年代香港迴歸的進程,從談判拉鋸到簽署條約,到基本法起草,特區籌備成立,再到正式迴歸,二十多年間波濤洶湧,期間還伴隨著八七年股災,九七年橫掃亞洲的金融危機,能堅持到現在屹立不倒的家族,都少不了眼光敏銳,頭腦清醒的掌舵人進行決策。

  神農實驗室的董事席位,去年成立之初包括了曾凡,李半城,何賭王,霍雄東,邵一夫,李萬基,吳偉正,鄺曉卿,鄭福彤九個人。

  曾凡當然是董事長,沒有他的參與,這個實驗室也沒有成立的必要了,他還擁有百分之五十投票權,按照當時黃河藥業的捐獻股份排名,他的出資額僅次於李半城,排名第二,其他幾位董事每一位的捐獻數額,按照黃河藥業當時股份價值都在五十億港幣以上。

  為了控制董事會的數量,其他一些捐贈相對數額較少的富豪,就沒有加入董事會,反正神農基金會是非盈利機構,董事職位象徵的意義更大一些,好處不一定有多少,捐款的時候反而不能落後,曾凡的提議大家都沒有意見就通過了。

  如果按照現在實驗室持有的黃河藥業股份計算,那這些人的捐贈數額還要翻上幾倍不止,當時入股黃河藥業只是一筆捐贈,儘管回報的不是金錢,現在看來回報價值不止千金,甚至都不是金錢所能衡量了。

  十九藥劑對普通人保密,但是在富豪的小圈子裡並不是秘密,幾大富豪聯手進行的臨床實驗也瞞不住有心人,實驗的進展對這些人來說,同樣算不上秘密。

  他們的圈子並不大,董事們自己也不可能對多年老友真正保密,甚至還要有意無意的透露出去,到了他們的身份地位,炫耀財富帶不來多少快感了,炫耀我有你沒有的東西,那就不一樣了。

  帶來的後果,那就是想要為神農實驗室捐款的富豪多了十幾個,十九藥劑儘管在秘密進行臨床實驗,可是並沒有上市銷售的計劃,想要提前享用到,先成為捐助者再說,成立之初就規定了不接受小額捐款,最少得是億元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