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作品

第四百四十四章 一路向外

  漢室失德,黃巾起義後,天子不能威懾天下,漢室四百年來建立的威望近乎土崩瓦解,與此相對的,對於治理蝗蟲,天下諸侯再也不依靠天子下表自責,而是自己開始想辦法動手治理。

  這件事情兩面性,就像先前蝗災與種糧開荒的對比一樣,很是諷刺,不過好處是,如今袁熙能夠最大限度地摒棄天人感應學說的負面影響,發動幽州百姓治理蝗蟲了。

  他拿著蝗蟲找到郭嘉,和其商量了如何防止蝗災的舉措,郭嘉聽了,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說完之後,兩人這才反應過來,現在袁熙手下已經不止一個謀士了,光在幽州的,就有沮授陳珪等人,這種事情,本來是陳珪負責的,已經不歸郭嘉管了。

  袁熙不由失笑道:“這倒是我的不是了,前兩年凡事皆仰賴先生,現在突然人多了起來,便有些不習慣了,總是下意識來找先生請教。”

  郭嘉笑道:“我也是一樣,說來人的習慣,確實能影響人的舉措,還好不是在戰場上。”

  兩人相視大笑。

  待袁熙上了馬,呂玲綺湊過來,手裡也捏著個蝗蟲,說道:“我小時候,幷州五原也爆發過蝗災,真是鋪天蓋地。”

  “後來糧食都被啃光了,只能用蝗蟲充飢,我也被迫吃過幾頓呢。”

  袁熙驚道:“蝗蟲聚集多了,會由青便黃,這時候便有毒了,當時你吃了沒事?”

  呂玲綺撓頭道:“還有這事?現在想起來,確實拉了幾次肚子,也有吃死的人。”

  “不過本就要餓死,吃飽一頓,總能多些活下去的機會吧?”

  袁熙默然,呂玲綺說的沒錯,就像詩中所說,饑荒尚食人,豈能不食蝗?

  有時候人馬上就要餓死,明知道是毒藥也會喝下去,人要是溺水,眼前有條鱷魚,也要抓住不放。

  這個天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活下去的選擇本就不多。

  袁熙和呂玲綺並肩騎馬而行,如今眾人回北城的通道,早已經過了數次平整,比原先路況好了許多。

  古代鋪路,相比其低下的生產能力,其實部分情況就是砍伐樹木,平整野草,做出一條土路,如果再能夯實路面,就很不錯了。

  至於平整路基,上面填埋什麼三合土,上面放碎石或者石板的路面,在大城之中尚且不能普遍採用,更別說野外了。

  所以各地之間的路上,都是靠人畜走得多了,便能將路面踩得平整,上面層層疊疊還混合著牲畜的糞便,慢慢往上疊,變成道路的一部分。

  如果遇到洪水大雨,這種黃土路面便會被衝開,變得坑坑窪窪,泥濘不堪,這時候行車便極為困難。

  這兩年袁熙在發動民夫築路時,也曾考慮過這些問題,雖然他不是沒有解決辦法,但最終面對的都是同一個問題。

  經濟花費。

  修條質量好點的路,摻入硬化材料,對於小農經濟社會來說,所需要的花費的人力物力皆是天文數字,尤其這種路修好之後,是需要常常維護的!

  後世的道路維護費用,有時往往會超過建設費用,更別說古代了,人都吃不飽,哪來的錢做這些?

  所以古代興建大工程,無一不是大肆徵發勞役,死亡無數民夫才能成功,而且負面作用很大,往往會導致社會動盪,餘波要好多年才能平息,典型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