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祈十弦 作品

第八十一章 影魔:你怎麼敢的?


                 克羅艾在進階時幾乎將自己全部的道途特性,都投入到了“陰影親和”上。

  第一等級的陰影親和,只能讓自己處於陰影中的時候不會太顯眼;亦或是在臉被陰影遮擋的時候能降低存在感。

  從第二等級開始,陰影親和就可以開始干涉現實了。

  克羅艾將陰影親和強化到第二等級後,她就可以在自己的匕首與箭矢中混入陰影屬性的力量。這是因為陰影的力量已經滲透到了“刺殺”這項神秘技藝中。

  而到第三等級開始,陰影的力量就滲透到了“潛行”的職業能力中。

  如今的她,已經可以完全遁入陰影中了。

  因為一般不會有人特地選擇陰影親和這項前期毫無用處的道途特性,所以需要適應道途、還需要三級陰影親和作為門檻才能勉強習得的能力,毫無疑問算是相當稀有的技能。至少在阿瓦隆的大多數人都不會知道這項秘密。

  就算在“鷹眼”之中,掌握這項技能的人也不多。

  這種認知層面的差距毫無疑問是致命的。

  但她畢竟不是傳說中的“影魔”,沒法隨心所欲融化於陰影之中。她想要維持自己的陰影狀態,必須持續維持專注、且持續消耗體力與精力。

  假如自己潛藏著的影子被摧毀的話,她也會受到傷害。而走路太快的人,腳下的陰影環境變化太快、也會消耗她太多的體力、讓她變得疲憊。如果對方恰好走到燈光底下,讓影子變得極小、她也可能會潛行失敗。

  然而種種不利,都不影響這項技藝的強大之處。

  配合減少存在感的超凡裝備,她能夠讓其他人根本注意不到影子。至今為止,她已經使用這項技能悄無聲息殺死了許多人。她甚至曾經用這項技能在層層保護之下潛入了一位議員的臥室中、將他殺死之後又躲藏在影子裡,等護衛來查看情況的時候再順著護衛的影子離開。

  在多次使用這項技能之後,克羅艾已經有了些許心得。

  躲在形狀與穩定、面積越大的影子裡,耗費的體力與精力就越小。

  所以克羅艾找到了一個絕妙的躲藏地點。

  ——那就是艾華斯所坐的輪椅正下方。

  在輪椅前進時,它的陰影面積基本是不會改變的。因此她就可以一直藏在裡面,幾乎毫不費力。就算後面愛德華督察長或是偵探夏洛克來了,他們也不會往“兇手正躲在艾華斯身下”這個方向考慮。

  也就是所謂的燈下黑。

  而等艾華斯晚上睡覺之後,她就可以從輪椅下面的陰影中悄悄爬出來、將艾華斯殺掉。

  這是為了以防萬一,減少變數。

  她實在不太明白,艾華斯如何猜到了她的行動。

  艾華斯最多最多也就能猜到貿易大臣與高貴之紅結社有關,可結社的人與秘書是一夥的,沒必要也不可能殺他;就算艾華斯認識“鷹羽”、知道“鷹眼”組織的存在,他也不該往這方面想——沒有人會知道他們真正的目的與使命,一切都隱藏在陰影之中。

  而艾華斯甚至還能說出“對方可能把文件放到了書裡”。就像是他親眼看到了這一切。

  太恐怖了。

  無法理解。想不明白。

  他不會是天生的先知,能夠預知未來吧?

  但克羅艾是個心胸開闊的人,不給自己添堵。實在想不明白的事她一般就不想了。

  ——既然想不明白,今晚就先把艾華斯這個不穩定因素做掉吧。

  那就先借你影子躲一下,夜深人靜再給你一刀。

  任誰都會以為,這是來自貿易大臣的報復吧。

  這麼想著,克羅艾化為一團匍匐的陰影,蹭到了一位正準備下樓的監察影子中。並在他路過艾華斯的時候,順著他的影子爬到了艾華斯的輪椅下方。

  但就在這時。

  克羅艾卻突然感受到了一種莫大的、極為強烈的恐懼。

  這種對危險事物的恐懼與規避,就是她適應道途的力量正在示警。每當她深入險境而不自知的時候,適應道途的力量就會化為一種“恐懼”而試圖拯救她。

  ……但是,到底是什麼?

  克羅艾的常識告訴她,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出去。否則突然從艾華斯身邊出現的自己將會成為眾矢之的,而她也很難從外面空騎兵的包圍下逃走。

  可那種恐懼感愈發強烈,讓克羅艾整個人的大腦都在發麻、全身止不住的顫抖。

  若是有人在此時看著艾華斯輪椅所投射出的陰影,就會發現他的影子像是坐在壁爐前一樣、不斷的微微抖動著。

  而在這時,艾華斯突然像是陷入了思考,右手捏著自己的下巴、專注的看著前方。

  隨後在克羅艾的窺視下,他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然後,他就低頭看向了自己的影子。

  一對湛藍色的瞳孔平靜如水,深邃如淵。

  被那雙眼睛俯視著,克羅艾一瞬之間毛骨悚然。

  我之前的危機預警,難道是這個嗎?

  他不會又猜到自己了吧?

  意識到這種可能,她心中的恐懼近乎被愕然與迷茫沖垮。

  為什麼?

  他憑什麼能猜到出我在這裡?!

  是我身上有什麼定位用的標記嗎?是他注意到影子的變化了嗎?還是說我露出了什麼自己沒注意的破綻?

  “戈登局長。”

  就在愈發恐慌的克羅艾猶豫著是否要離開艾華斯的影子時,艾華斯突然揚聲喊道:“請過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