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修狗 作品

第61章:未能用上的興登堡防線

  於是,日本陸軍方面取消了登陸膠澳的作戰計劃,將第十一師團的第十二聯隊歸還建制,同時日軍還決定儘快將第三師團的第十八和第三十四兩個聯隊運到滬上。

  但除此之外,以石原莞爾等人為代表的陸軍中央並未同意再額外向滬上增兵。

  因為,此時的國軍剛剛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條約雖然沒有約定中蘇的軍事同盟義務,但是日本鬼子是非常擔心蘇聯會直接干涉中日戰爭,所以,當時的會議上,決定還是以增兵華北為主,如果蘇聯參戰,這些部隊可以及時退回東四省地區,抵禦蘇聯的軍隊。

  隨著中日雙方進一步調集兵力,雙方對於羅店的爭奪愈加激烈,日軍也開始了新一輪的作戰。

  羅店的戰鬥打了已經有一個星期的時間,日軍的第十三師團被三面包圍,雖然國軍打不進來,但他們也打不出去,與預期的攻佔羅店,嘉定,切斷京滬鐵路,截斷國軍後路的設想有著巨大且明顯的差別。再加上國內又暫時沒有同意增兵滬上,滬上派遣軍的內部出現了後撤的論調,主張讓第十一師團放棄三面被圍困的羅店,後退到長江沿岸,做長期堅守的打算。

  但松井石根經過一番權衡後認為,只要拿下吳淞和寶山,把唯一羅店的第十一師團和位於滬上的第三師團聯繫起來,就可以在滬上北側站住腳跟。

  於是,接下來日軍的進攻中心放在了吳淞和寶山,在羅店則採取了堅守的方案,任由國軍對羅店發起一次又一次反擊。

  在羅店這個巨大的血肉磨坊裡,殘酷的寶山戰役也將拉開序幕。

  位於林家宅的夏遠尚且對周遭事務不感興趣,滬上戰事的失利已然成為定局,是自己無法改變和扭轉的,他只能儘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部分戰事,或者是部分士兵的命運。

  就比如趙世國、鄭大用、書生、老雷和小六,或許在原本的時空裡,他們連姓名都不曾擁有,是送到戰場上,被充當炮灰的角色,是戰後的傷亡統計裡,冷冰冰的數字中的一個。

  夏遠無法改變大局,但是改變了部分人的命運。

  翌日,天空泛起微光。

  三連的士兵方才進入戰鬥位置,警惕白天進攻的日軍。

  “今天有些不同尋常,日軍竟然沒有進攻,往日天一亮,日軍基本都出現了。”呂景光放下望遠鏡,看了眼手錶上的時間,頗為驚訝:“日軍今天為什麼會這麼反常。”

  夏遠尚不清楚。

  正如呂景光所言,白天是日軍反攻的時間,他們一定不會放棄這個機會,而現在,已經七點多,太陽在地平線上升起,紅光映在廢墟的尖頂上,有些耀眼而璀璨。

  羅店戰場似乎陷入了一片寂靜。

  昨晚進攻了一夜,今日一早,理應會遭到日軍猛烈的反撲,然而並沒有,國軍防線安靜的有些可怕,日軍似乎在醞釀什麼。

  夏遠對戰役倒是清楚,但對於日軍內部的調動,尚不清楚。

  半個月的時間相對短暫,想要了解新中國的戰爭史,可不是幾天就能夠詳細瞭解的,他了解了抗美援朝戰爭史,接著去了解抗日戰爭史,以及抗日戰爭史先前發生的事情。

  只能夠粗略的記住歷史的大事件。

  他只知曉羅店是一個巨大的血肉磨坊,日軍攻佔羅店是為了從嘉定一線進攻,切斷京滬鐵路,進一步切斷滬上國軍向西撤退的路線。

  夏遠心裡十分清楚,日軍暫停進攻絕對不是放棄羅店了,很有可能是打算從其他方向打開當下羅店被三面圍攻的局面。

  和呂景光所想的不同,夏遠在思索,日軍在羅店進攻受阻,他們在不會善罷甘休的情況下,會選擇從哪個地方打開局面。

  又或者是等待增援部隊的到來。

  在夏遠的視角里,唯有等待增援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日軍在滬上的派遣軍,僅有兩個師團,而國軍的兵力已經增加到五個師,甚至六個師,並且兵力還在源源不斷的從全國各地增援過來,日軍如果增援部隊還沒有到,一旦國軍的兵力形成規模,並在淞滬戰場形成堅固的防線,以日軍兩個師團的兵力,很難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