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貢生 作品

第四百七十五章 責任與負擔

  “哈哈。”朱佑樘笑道,“所以說有秉寬伱在,朕放心啊。”

  李榮和林庭聽到這裡,都是滿心的震撼。

  朱佑樘望著李榮道:“茂春,你之前不是跟朕說過,朝野上下連一個普通的軍將,都認為朕此戰中有旁的意圖?他們沒猜錯。只是他們認為是朕要以秉寬或是新建伯調一路兵馬進草原,那就大可不必了,這次我們不主動出兵,而是如當初偏關一戰,要以逸待勞。”

  “陛下英明,蔡國公……算無遺策。”李榮此時只能恭維了。

  朱佑樘道:“欸,現在還沒確定是從花馬池來,各處也只是加強防備而已。之前寧夏西路一戰,安邊侯和寧夏巡撫楊一清都未盡如人意,此番花馬池的防務,朕就交給了楊一清,由他來策動此一戰。”

  “這……”

  李榮心裡也奇怪。

  楊一清明明不是張周的人,畢竟楊一清嚴格來說,是傳統文官舉薦起來的,且在之前的寧夏一戰中,要不是皇帝一直在迴護朱鳳,楊一清的罪過可就大了。

  現在楊一清非但沒罪過,還能繼續當寧夏巡撫,但西北各處也沒什麼人瞧得起他。

  朱佑樘道:“韃靼小王子應該也會把楊一清當成西北邊鎮防務的軟柿子,從那時起,這局就已經布了起來。秉寬啊,回去之後你再給好好算算,看韃靼人是不是真的從花馬池來。”

  張周笑道:“陛下,事不能確定,臣也只能是盡力來策動了。”

  “你看看你,讓朕心裡沒底,又期許,又忐忑不安的。”朱佑樘說是自己不安,但眼神中全都是興奮。

  朝野上下誰都沒看懂,連韃靼人都不知道這是大明君臣上下所佈的一個大局。

  對張周來說。

  韃靼人從花馬池入犯,倒也並不難猜,因為這是“歷史”。

  “夏四月,火篩諸部寇固原。秋七月丁卯,保國公朱暉、提督軍務都御史史琳以五路之師夜襲敵於河套,斬首三級,驅孳畜千餘歸,賞甚厚。小王子以十萬騎從花馬池、鹽池入。

  閏七月乙酉初九,都指揮王泰御小王子於鹽池,戰死。

  秋八月,火篩諸部入花馬池塞,犯固原,大掠韋州、環縣、萌城、靈州,犯寧夏中路,三輔震動,戕殺慘酷。罷總兵官恭順侯趙監還京,以武安侯英代監。侍郎李燧督餉關中,挖運邊城,八郡大困。

  自後虜寇關隴,輒由花馬池入……”

  也就是說,從弘治十四年開始,花馬池就成了大明陝西、寧夏防務的一個突破口,韃靼人動不動就從花馬池進犯。

  大明在弘治十三年秋冬完成了對韃靼人的防守反擊,由王守仁在草原上完成數千裡的奔襲之後,並未在寧夏和陝西等處有太多的查漏補缺,花馬池的防備更是紋絲不動,這也是為給弘治十四年的“攻守轉換”做準備。

  因為宣大一線大明的防備已經近乎於完善,還有王守仁這個煞神在,韃靼人要擄劫的機會只能是在關隴之地,花馬池的重要性也就體現出來。

  “秉寬啊,今天朕還想跟你多喝兩杯,說起來也好些日子沒聚聚了。走走。”

  朱佑樘說完了正事,或者說也不叫正事,只是把一些小秘密告訴了李榮和林庭,現在他更想跟張周敘敘。

  張周道:“陛下,酒還是要少飲,陛下想與微臣談,秉燭夜談也可。”

  “哈哈。”朱佑樘意氣風發道,“一起用膳而已,傳話下去,準備一桌酒宴。林卿家,沒什麼事的話,你也回去先準備,研武堂還要你多協助秉寬。”

  “是。”林庭也識相,知道自己沒資格在宮裡用膳。

  得皇帝召見,已經是一種恩賜了,還探知到大明要在寧夏、陝西等處設伏跟韃靼人用兵,這秘密……

  只有眼前這幾人知曉。

  那自己就是朝野上下的核心成員,以後前途豈不是……

  無量?!

  ……

  ……

  林庭隨著李榮出宮,這是他能得到的最高待遇,提督東廠的李榮親自引路,沿途看到誰,他都能感覺到被高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