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貢生 作品

第三百七十八章 倒張同盟

  謝遷臉上的肌肉橫跳了幾下,道:“都督府的人倒還好理解,尤其是英國公,他們知道張秉寬崛起對他們沒什麼好處,但宗藩……怎可能?”

  屠滽笑道:“這就要怪張秉寬想對宗藩動手了!這消息,還是從宮裡傳出來的,可信度非常之高,加上宮裡的幫襯,於喬你認為朝野上下眼中的佞臣,陛下就真的是為保一人而誤了朝政?”

  謝遷一時默然。

  屠滽道:“陛下治國,要的是名正言順,如果連宗藩和朝中所有大臣都認為,張秉寬靠方術進言,危害到大明社稷,陛下難道不顧大明國祚的安危?”

  “你們這……簡直是在逼宮啊。”謝遷惡狠狠說了一句。

  屠滽嘆道:“於喬,有些話我還沒跟你說,難道你們閣部,就未曾想過,今年之後會以何人入閣?張秉寬到現在都還是侍讀學士,陛下要讓他入閣,將會很快將爾等取代下來。有他在的上聽處,很快也會將內閣所取代,這就是你們幾位閣臣想見到的?”

  謝遷沉默不言。

  屠滽道:“這件事,我沒有跟希賢和賓之提,單先跟你說,是因為我知道,你一向對張秉寬有自己的看法。”

  “你是想說,我鍥而不捨,想將張秉寬給壓下去,所以覺得我跟你們是一黨嗎?”謝遷有些生氣質問道。

  “難道你不想嗎?”屠滽反問道。

  謝遷一拍桌子道:“陛下用人,是有不周全的地方,過去數年,先有李廣後有張周,二人都是靠近佞得寵,但張周與他人不同,他是進士出身,所行之事並未超脫文臣的範疇,為大明立下戰功,如今他並未有任何過失,你們卻想以眾口一詞的方式去逼迫陛下將他懲處,不怕遭來反噬?”

  說到這裡,謝遷突然好像意識到,屠滽一個馬上要卸任吏部尚書的人,怎還會在意這些?

  真就是自己要滾蛋了,就不在意別人的死活了。

  “你就說,要聯名的人,有多少是誠心實意?有多少是被裹挾?”謝遷喘著粗氣,好似心中憤懣難平。

  屠滽神色則顯得很淡然,嘆道:“這是最後的機會了啊,於喬。”

  謝遷又不得不緘默。

  他好似也明白,勸不動屠滽,也沒法去勸止背後那群要將張周拉下馬的文臣武勳,還有那些皇親國戚。

  屠滽道:“此事即便能成,也無法置他於死地。”

  “哼!”謝遷輕哼一聲,好似在說,你們還知道現在沒理由殺張周呢?

  但就怕到時候把事情鬧大了,很多人要把張周歸為奸佞逆黨,汙衊個什麼造反作亂的由頭,就要逼著皇帝殺人。

  “他如今身為國公,且還是以戰功所得,讓他調任地方為鎮守,令陛下許諾十幾二十年內不得將其調入京師,他以一年多的為官經歷換取這些,也算是他的造化,不是嗎?”屠滽顯得很自信,好像這件事一定能成。

  謝遷道:“如果陛下不同意呢?”

  “事在人為。”屠滽大概的意思,就是要朝野上下死諫到底,“最後的機會了,張秉寬黨羽已開始遍佈於九邊各處,他的人愈發得到陛下和將士的認同,連外夷都開始懼怕於他。難道於喬你們就想看著他,在三五年之內,用一場窮兵黷武的戰事,壞了大明這幾十年休養生息換來的安定?”

  謝遷又想明白了。

  屠滽和下面大臣此舉,不但涉及到權力之爭,還涉及到對未來大明文治還是武功之爭。

  顯然朝中這些大臣,包括那些混吃等死的勳臣,也希望未來大明繼續像今日這般去“守成”,去完成一個共襄盛舉交口稱讚的“弘治中興”,卻無視於北關各處的危機,以及大明立國一百多年來所遇到的草原崛起的狀況。

  等於說看著別人崛起,而自己選擇當縮頭烏龜。

  還要把冒頭的張周扼殺在搖籃之中。

  連謝遷都有點看不上這群人了。

  但他再一想,自己過去所作所為,好像也沒比屠滽他們好到哪去。

  “於喬啊,由你去跟希賢和賓之說,我覺得是最好的,這件事非要有你們三位的引領不可,否則眾志成城上下一心,總是缺少點什麼。”屠滽道。

  謝遷賭氣一般道:“由你牽頭,不夠嗎?”

  屠滽微笑著搖搖頭。

  謝遷道:“我就怕陛下執意不肯,再是張秉寬用策奇詭,到時被陛下抓住時機將宗藩文臣武勳做了分化,此事不成之後,不但朝中文臣要被大幅更迭,甚至有人會被流放,朝中格局甚至會因此而大變。”

  屠滽笑著問道:“那就看是否要有你們三位閣臣牽頭。下面的人,他們沒什麼可損失的,尤其是那些不倚靠於張秉寬的,他們未來前途暗淡,這步棋是非走不可!”

  謝遷抬手道:“不必說了,先姑且當內閣不知曉此事,我回去後再做商議。”

  ……

  ……

  謝遷心中巨浪翻湧。

  不顧當天已經到日落時,急忙去劉健府上拜見,卻被告知劉健正在會見從宮裡的來客。

  謝遷在劉府等了半晌之後,才把劉健給等出來。

  “是司禮監的蕭公公。”劉健面色陰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