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貢生 作品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藥而癒

  也足見這小子並不適應北方天氣。

  ……

  ……

  三人落座。

  有人上了熱茶,林庭作為書香門第,對於茶道還是比較精通的,加上他地位低一些,親自給張周和朱鳳敬茶。

  張周道:“最近我打算去一趟永平府,由林兄過去幫忙開鐵礦,林兄可是能勝任?”

  林庭感慨道:“但聽吩咐。”

  其實林庭並不太想去。

  如唐寅的想法一樣,他跟著張周,也是在做辛苦活的。

  在這時代,官員對於政績考核的需求是最低的,反而是對於禮教等事更為在意,注重清議和名聲,也在意文壇和輿論中的名聲……尤其京官更甚。

  就算是京察和大計時,也都是以資歷和歷年在禮樂教化上的考評為先。

  所以說,像張周這樣做實事,還不如多在朝中衙門好好混幾年……這也跟不同人不同的心態有關。

  比如說王守仁,就不喜歡那種墨守成規的為官原則。

  張周笑道:“到了永平府,把開礦的事稍微定一下,我還想請兩位與我去一趟遼東,兩位以為如何?”

  朱鳳一聽,最先表示了不解:“張兄,你要去遼東嗎?是為了釐定先前一戰的功勞?”

  張周沒回答,而是看著林庭。

  林庭道:“在下身為工部主事,多都應該處置京師左近之事,對於前往遼東……並無差事在身。”

  這也在說,你給我派個差事,那我不得不去,咱就一起去。

  否則是你個人名義要帶我的話,咱就別商量了。

  張周並沒有介意,在他看來,朱鳳、林庭和唐寅身上有些共性,那就是他們都想過相對平穩的生活,他們想當官,也想當傳統意義上的官員,本身並不喜歡冒進。

  什麼改變時代的理想,什麼為國為民,那些道理對他們來說都太過於空泛了,他們更希望的是無風無浪,平穩推進。

  但張周需要有人相助。

  不用唐寅,不用林庭,也不用朱鳳,難道他指望每次都是王守仁給他衝鋒陷陣嗎?

  用那些極力巴結他的人,他反而不覺得能相助自己成就大業。

  也是因為他在朝中的地位太過於尷尬,既是文臣也是武勳,文臣那邊對他的牴觸太大,也因為按照文人論資排輩的規則,他張周也就是個後生晚輩,這就會出現頭重腳輕的問題。

  明明他很有地位,權力也很大,做的事也很多,但別人並不太尊重他,甚至把他當成打破傳統文官體系的異類。

  “兩位,實不相瞞,大明馬上要在遼東用兵,打的是建州,此戰我想親自上陣。”張周道。

  林庭點點頭,大概明白這又是張周的一次軍事任務。

  西北跑完了,要跑遼東。

  朱鳳道:“不是有陸中丞他們在嗎?”

  林庭想了想,分析道:“會不會,陸中丞他們,就是萊國公派去探路的,為萊國公親自領兵做準備?”

  “林兄,你還是這麼見外,稱呼秉寬為好。”張周笑著。

  林庭看了看朱鳳,大概的意思是,朱鳳怎麼說也是安邊侯,是“外人”,有外人在,我還是呈現出對你的尊重為好,不然別人還以為我沒大沒小。

  張周笑道:“也如林兄所言,出兵建州自然是要有所準備的,其實此戰最早可以提到朝鮮國王上奏請求大明出兵。你們應該有了解,大明曾在成化三年和成化十四年,兩次徵調朝鮮軍隊,與我大明協同,征討和教訓建州衛,兩次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都沒有將其徹底覆滅。”

  林庭問道:“所以此番是要將其覆滅?但那些邊陲之地,是否要遷徙百姓去居住?還是交給其餘的部族?”

  “當然是大明修築堡壘,在那邊治理邊民了。”張周笑著,“建州衛這幾年,對於大明邊陲倒沒什麼襲擾,卻經常擾邊於朝鮮,他們這是典型的欺軟怕硬,但他們的不臣之心其實也早就有之,所謂的上貢也不過是虛以委蛇,此番大明出兵是要改變秩序的。”

  朱鳳道:“此戰,是要我去嗎?”

  張周笑道:“你不去,怎體現出大明對此戰的重視?”

  朱鳳問道:“可遼東不是有壽寧侯當總兵嗎?我去替代他?”

  “你不用替代他,你也不是遼東勳將,你的任務,僅僅是跟隨在我左右,你是參將,而林兄則是名義上的主帥。”

  張周從懷裡拿出一份摺疊起來的地圖,打開來呈現在二人面前。

  “瀋陽出兵,五萬兵馬,分兩路。一路由遼東巡撫陸完親率,兵三萬,出撫順,一路往東,進建州右衛。另外一路,兵兩萬,由林兄你名義上帶兵,其實……我暗地裡指揮調度,從鴉鶻關出兵,直搗建州衛城。”

  張周說完,笑看著二人道:“兩位,有何想法?”

  朱鳳問道:“是說,我也是從跟著張兄你,從鴉鶻關攻討建州衛?”

  “嗯。”張周點頭。

  “可……可這一戰,怎麼打?”朱鳳問出個在林庭聽來,都很幼稚的問題。

  張周則好像很推崇一般,笑道:“你這個問題問得好。怎麼打?呵呵。我們要先由朝鮮出兵,從後方擾亂,令建州衛派兵往東,與之對戰,等他們不敵時……”

  朱鳳問道:“朝鮮打不過嗎?”

  “是的,應該是打不過。”張周道,“而且就算他們能打得過,我們也不會給他們這機會,因為他們並沒有在遼東用兵的資格,難道說他們攻下的土地,要交給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