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貢生 作品

第二百八十二章 成在他,敗在朕

  戴義說此話的時候,也在等著皇帝發威。

  張周說要出征,馬中錫作為張周的頭號部下,居然說要請辭。

  這麼不配合的事,不是找麻煩?

  果不其然,朱祐樘聞言後厲聲喝斥道:“大戰在即,他卻想要抽身事外?難道他心中所謂的公義,比大明邊疆的安定還要重要?此等時候他若走了,讓誰來接替他,治理後勤、軍餉等事務?”

  戴義道:“張先生身邊或也有能人。”

  “你是說唐寅之流嗎?都嫩了一點,除非讓王瓊去,但偏關的防備也不能有絲毫鬆懈。”

  朱祐樘大筆一揮,“請辭的事讓他暫時不用想了,此戰結束之後,不管勝敗,他想去哪去哪。朕絕不會攔著他!”

  正說著,門口有小太監進來。

  蕭敬過去對接過,回來後說道:“陛下,三位閣老,還有馬尚書、英國公已在殿外候見。”

  西北有戰事將要發生,朱祐樘不像他老爹,更多時候還是想問問朝中正統文官的意見,他也不想跟朝中大臣的關係鬧得太僵。

  ……

  ……

  乾清宮內。

  張週上奏的詳細出兵計劃,在劉健、李東陽、謝遷、馬文升和張懋五人之間傳閱,朱祐樘神色平靜,也沒著急讓他們給出意見。

  以朱祐樘的估算,這群人除了張懋之外,大概上來都會反對。

  但在幾人傳閱結束之後,由馬文升打頭的發表意見中,卻沒有按照朱祐樘料想的路數來。

  馬文升道:“若火篩中帳的確在威寧海以北,從興和出兵繞大青山出兵也無不可。但只以三千騎兵突襲,或有陷入重圍之可能。威寧海周遭,並非只有滿官嗔部一部,以往威寧侯出兵時,也是趁著風雪晝伏夜出,三百里路不到卻潛行二十日方抵達。”

  朱祐樘皺眉道:“馬卿家你是覺得,秉寬的出兵計劃太過於張揚,很容易提前洩露了風聲?”

  馬文升也沒想到皇帝這麼直接,但他就是這意思。

  人家王越奇襲威寧海,白天藏起來晚上行動,從大同鎮出兵走了二十多天才到威寧海,結果你卻想從宣府出兵,多走近二百里路卻想三五天抵達,就沒見過你這麼突襲的。

  你這是怕別人不知道吧?

  張懋道:“陛下,以老臣所知,如今大青山一線並無狄夷活動的跡象,或真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

  謝遷笑道:“英國公,草原地勢不同於大明,很多地方都是幾十裡內一覽無遺,大張旗鼓的出兵,還想掩殺敵後,只怕過於理想。”

  這邊朝堂上便先爭了起來。

  本來戴義也想出來說兩句,卻被朱祐樘伸手打斷。

  “幾位卿家,若是秉寬真算準了,火篩的中軍大帳的確是在威寧海,那在諸位看來,他的出兵計劃應該是可行的。只是細節方面需要再行推敲,是這意思吧?”

  朱祐樘其實並不想跟這幾人探討可行性。

  他更多是在例行照會,把事跟你們說了,提前讓你們知道,顯得朕對你們倚重,而不是說朕就非要聽你們的意見把此事給叫停。

  西北的軍政更多是將帥以實際情況來自行決斷,就好像王越出徵威寧海,也只是跟汪直商量,甚至連同行的保國公朱永等人都沒有一同參與,皇帝憑什麼什麼事都要跟大臣做商議?

  劉健等人都看著馬文升。

  此等關鍵出兵之事,連內閣似乎都沒有太大的話語權,就看兵部怎麼來定性這次的出征。

  馬文升道:“回陛下,是如此。”

  “那行了。”朱祐樘道,“在秉寬走之前,就跟朕提過,要是出兵草原,是有兩種方案的。”

  馬文升等人一聽,好傢伙,陛下你都跟張秉寬提前商量好了,居然還裝模作樣跟我們來商議?

  朱祐樘繼續道:“要麼穩紮穩打,數十萬兵馬分幾路,日行多不過四五十里,步步進逼草原,將韃靼人趕出河套。”

  “除此之外,就要出其不意,或像王威寧一般,晝伏夜出用十幾日甚至是幾十日佈局突襲,突然殺出。”

  “再或者就是長途奔襲,三兩日內抵達交兵之處,哪怕對方提前已得悉消息,但只要突襲夠快夠果決,也能一戰而功成。”

  皇帝話音落,乾清宮內陷入寧靜。

  在場三閣臣、馬文升和張懋都聽出來,張周這是預判了他們的預判。

  張周算準了他們會以如此四百里長驅直入,卻還想日夜兼程,會過分張揚,以至於韃靼會有所準備,並完成合圍等事來說事。

  張周就是告訴了皇帝,讓皇帝來告訴他們,不是說提前消息洩露,就一定不能達到奇襲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要看敵人是否有時間做出反應。

  朱祐樘說完之後,見幾人都沒說話,指了指一旁的戴義,戴義這才走出來補充道:“張先生在另外一份上奏中,提到目前韃靼小王子巴圖蒙克,與火篩、亦不剌等部族首領,正會兵於豐州一線,而後雙方交兵之處,或在赤兒山,距離威寧海都在八百里以上。”

  李東陽忍不住出來質疑道:“火篩等部,何以將身後完全暴露?如此輕兵冒進,並非韃靼用兵之作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