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貢生 作品

第二百六十九章 頭疼醫腳


                 翌日早朝之前。

  朱祐樘早早就把王瓊、朱鳳在偏關取得“捷報”的消息告知了前夜輪值的李東陽。

  一清早午門朝議還沒開始,李東陽便將此消息告知到劉健、謝遷和馬文升等人。

  “此等功勳,也值得大書特書?就算換了頭年裡,怕也沒什麼人會太在意吧?”

  謝遷當著內閣和兵部幾人的面,便語帶嘲諷,好像有多瞧不起王瓊和朱鳳所取得的功績。

  馬文升不為所動,臉色帶著讚許道:“王德華和朱知節二人才剛到偏關,就能穩住人心,狄夷撤走不敢擾邊,今日朝上恐怕陛下要對他二人多加褒獎。”

  殺幾個不重要,戰略意圖達到才是重點,馬文升身為兵部尚書,很明白此道理。

  謝遷道:“王德華這麼做,是想立威?還是想喧賓奪主?”

  大概的意思是,你王瓊牛逼轟轟非要出兵,這是在給皇帝遞投名狀?還是給秦紘下馬威?

  劉健見謝遷今天意見挺大,指了指剛過來的蕭敬等人,提醒道:“朝上不要過分偏激,能少說就少說兩句。”

  這話就是在提醒謝遷,你這張嘴還是別給內閣惹事。

  以前你插科打諢,大家還覺得你謝遷能言善道,但現在皇帝對我們文臣的信任已大打折扣,你這時候再拿出以前的作派,就怕遭來反噬,尤其是像針對王瓊和朱鳳的事,他們可都是皇帝所信任的人。

  人家出兵又沒遭遇兵敗,你再去朝上挖苦,皇帝估計都不愛搭理待見你。

  ……

  ……

  朝議開始之前,張周就已經入宮。

  張周於乾清宮內跟朱祐樘相見,然後君臣二人一起往午門方向走,路上二人又交換了一些意見。

  所談的還並不是偏關的戰事,再或是三邊軍務,也沒談搜套和剿套的事,而是在談有關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的張悅請辭的事,朱祐樘最近對於軍務方面非常留心,想在南京軍務上做點文章。

  “誰來當這個留都兵部尚書不打緊,朕倒是想讓成國公過去,任守備軍務之事。”

  朱祐樘想把魏國公徐俌換回京城,把朱輔換過去。

  “成國公府打理南京軍務多年,根基比之魏國公府更深,再是魏國公與懷柔伯之間有宿怨,南京官場多有不合,眼下趁著南邊改換兵部尚書,便也一併將此事落實,秉寬你意下如何?”朱祐樘很認真問詢張周的意見。

  張周道:“陛下,您別問臣,此乃涉及到軍政之大事,臣怎有資格提議?”

  朱祐樘笑道:“秉寬啊,正是因為這是軍務大事,朕才來問你的意見。你也是應天府人士,你在那邊生活多年,也算是知曉城內事務,問問你不也挺好嗎?“

  “其實朕也知道成國公也好,魏國公也罷,到了留都也不過是守住基業,不指望他們做出什麼改變。像知節這樣銳意進取的年輕人,還是太少了,如果你覺得他二人都不合適,再舉薦於誰,朕也可以考量。”

  言外之意,南京現在朕就當成是你張秉寬的地頭。

  你說安排誰過去守備軍務,咱君臣二人就商量一下合適與否,再把人派過去。

  張周琢磨了一下,搖頭道:“臣也沒什麼可參與的意見。”

  “那就讓成國公過去,說起來朕當初讓魏國公南下時,便已跟他言明,不會讓他停留太久,再者讓成國公留在京畿,他也做不出什麼成績來。雖不至於丟人現眼,但也實在是難當大事,難道讓他提督京營?事就先這麼定了!”

  朱祐樘現在是很信成國公府,但也僅僅是因為張周跟朱鳳的關係。

  至於朱鳳的老爹朱輔,在皇帝看來沒什麼可取之處,既如此,那就讓朱輔承他兒子的臉,回南京當守備,這不也正是成國公府一直所追求的?

  ……

  ……

  君臣二人到了午門。

  張周便當著眾臣僚的面,緩緩走到自己的位置站定,在場很多人都在瞄他。

  朱祐樘則氣定神閒坐在了御座上。

  朝議開始。

  一上來,朱祐樘便把王瓊和朱鳳在偏頭關取得“大捷”的事,公之於眾,由戴義當中宣讀了奏捷的戰報,就算提到最後只獲得三個韃靼的首級,在場也沒發出什麼聲音,這也要歸功於李東陽提前把事說出來,先把朝臣的心給安下來。

  不然光是這個結果,就值得商榷一番,到底該記功還是記過。

  大動干戈出去,只殺了三個人,自己還折損一人?最後連韃靼主力的影子在哪都不知道?感情之前跟朝廷各種告急的文書,都是在糊弄人呢?

  劉健走出來道:“陛下,西北戰備是否可以恢復常態?京師各城門開閉,是否也可延長時限?”

  之前因為偏頭關周圍一直有戰情,雖然京師周圍並沒有戒嚴,但早晨城門很晚才開啟,晚上天黑之前城門就關閉,也是影響到京師周遭百姓的日常生活。

  劉健這麼說,也是在為他們內閣請命。

  陛下,您看是不是解除戰時狀態,也讓我們內閣不必每天都留人值夜?

  朱祐樘道:“河套之內的敵情,目前尚未查到,當以謹慎為上。”

  言外之意,想解除戰時狀態?沒門!

  你們鬆懈下來了,可朕要出兵河套的計劃還沒實現呢,朕沒把戰時狀態加劇,你們還好意思提就此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