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的卯金刀 作品

第三百一十八章 趙固的猶豫


                 從來沒有這般富裕過的桓宣,帶著幾分迷茫的便給士卒們分發物資。

  對比起他對這些事務不熟悉,戰卒們領物資領取的相當從容,顯然早就熟悉了。

  不過,李矩與桓宣對戰卒算不上非常熟悉,但當初跟隨自己投降的將領,倒加入其中。

  在一起救助過兗州後,大家也算一起出過任務,但即使如此,這次出征居然能調度這麼多資源,還是讓李矩與桓宣感覺到驚歎。

  正常來說,將領帶領算不得多麼熟悉的軍隊,想快速磨合好實際上是比較麻煩的。

  畢竟想統兵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讓士卒對你服氣,否則對你的命令陽奉陰違,那你想指揮這士卒就會非常麻煩。

  但眼前這些戰卒,雖然也未必多麼信服自己,但對自己下達的命令卻也不敢陽奉陰違,甚至自己指揮起來也很順利,這就讓李矩發現了軍隊中的軍史作用。

  因為軍史無權參與戰術指揮,但因為負責軍事記錄,以及擅長管理與安撫士卒,這就讓軍史在軍隊中的地位很超然。

  同時他們會協調將領下達的各種命令,在整個軍隊中起到非常好的潤滑劑,當然有時候的軍史則起到律法官的作用。

  總而言之,軍史雖並不直接參與戰術指揮,但軍隊中很多文職職業由他們承擔。

  李矩作為降將,對軍隊的規矩不敢有任何怠慢,不但自己對軍史尊重,同時也讓跟隨自己的舊部收斂些流民脾氣,對軍史們要多多尊重。

  當然,如果李矩的舊將得罪了軍史,軍史們一般上也就以軍規軍紀喝止,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舊將還不遵守軍紀軍規,那軍史們也不會硬碰硬。

  因為軍史會把他的表現記錄下來,上報上去後,便會派人下來查證,若所言屬實,基本上那些舊將就會從軍隊中踢出去,新的將領便是會補償進來。

  畢竟戰卒在劉泰的軍隊中的地位太特殊了,伱不想要幹,有得是人想要幹,更不要說多少也是個屯長或曲長,下面有多少人等著位置升遷呢!

  不管怎麼說,因為有軍史體系的原因,這讓李矩想接手士卒,不需要像舊體系那般麻煩。

  要麼就是本領非凡,帶著軍隊打幾場勝仗,軍隊的凝聚力自然來了。

  要麼就是尋常老將,靠時間慢慢磨,把看中的人提拔到相應位置,從而如臂使指。

  現在,李矩指揮起這支軍隊來,還是相當順暢,李矩也或多或少看出來了,劉泰打造出來的這體系,好像士卒的歸屬感並不是在將領的身上,而是在一個個軍史身上。

  因為士卒訓練得相當優秀,所以將領好像換了誰,影響都不算太大。

  這也就導致一個將領統領這樣的軍隊,要麼這將領極其優秀,完成幾次奇蹟般的任務,從而讓軍隊上下信服,從而打上自己的印記。

  否則好像只要換個正常將領過來,都能發揮出非常不錯的下限來。

  劉泰弄出這個帶兵體系來,首先自然想把二戰證明過的政委指導員體系在這時代本土化。

  最開始的劉泰又不知道自己有帶兵天賦,居然一路就這麼順順利利的混到大軍團指揮。

  原本劉泰的想法只是,自己差點就差點,但自己的士卒要足夠優秀,對比起其他名將治軍能力也許是s級,但劉泰希望自己的治軍能力直接爆表。

  自己不論下達多麼離譜的戰術命令,麾下士卒聽到了命令後就會用命撲出自己的勝利來。

  這就是劉泰建立整個體系的初衷,同時也是最適合大劉泰本人的體系。

  劉泰的戰場直覺,加上這由劉泰一手打造的士卒願意為劉泰赴死的意志,能彌補很多劉泰在戰術指揮與戰術細節的不完美。

  畢竟有時士卒們願意為之奮鬥的意志,在局部戰場上是真的能夠創造出奇蹟的,尤其劉泰發現戰場指揮不動了,直接果斷自己帶著軍隊衝一波。

  就這麼說吧,如果是那種意志改變物質的世界,那是神來了,劉泰都能殺給全軍看。

  但劉泰的這體系丟給其他人後,因為這體系一開始就是用來兜底的,所以任何將領過來,基本上都能發揮出這個體系至少八層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