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的卯金刀 作品

第三百零九章 戰後的晉廷

  甚至王敦開始下令,把自己在武昌的治所,遷移到了姑孰,屯駐於城東的於湖,並自領揚州牧,直接控制了京畿地區,一切政治命令全部都出於控制朝堂為主。

  至於北伐劉泰,整個朝廷就沒有任何人去提這件事。

  對王敦來說,把握住自己的權勢,讓自己做朝廷的權臣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司馬氏來說,想辦法幹掉王敦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其他的世家,則就是看王敦與司馬氏誰給出的好處更好,自己便站在誰那邊。

  對比起歷史上,還有北地流亡而來的平民,或多或少還會想著北伐蠻夷,恢復舊都。

  現在因北地流亡的渠帥與百姓投降的投降,戰敗的戰敗,劉泰更通過查抄世家,收回田地,更利用府兵制很好安置了絕大多數北地流亡的百姓。

  實在想回家的,劉泰也安排他們回家,只不過回去後想拿到田地是不可能了,不過多少會給與開墾指標,進行開墾。https:/

  而縱然士族中會出現些想收服故土的仁人志士,但沒有了底層百姓組織的支持,這些仁人志士的哪怕發自內心的吶喊,卻也彷彿置身荒原一樣根本就無人回應。

  因為晉廷那邊的制度保留了江東的部曲制,對底層百姓來說,自己只要依附在江東強豪,世家豪族的身邊自己就能活下去。

  沒有制度的保證,底層百姓就算努力北伐了,功勞是上級的,利益是關係戶的,只有傷痛與小命是自己的,自己憑什麼去支持北伐。

  而江東的世家豪強,更出了名的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

  對他們來說,如果自己不需要出力那就能獲取到土地,那他們還是很樂意北伐的。

  但如果需要把自己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部曲砸在這裡,那就沒什麼江東強豪願意這麼做。

  如果劉泰打過來,並且劉泰的律法禁止他們私自蓄養武裝,會剝奪他們的土地,拿走屬於他們的財富,他們自然會跟劉泰拼命,但問題是,劉泰沒打過來啊。

  總不能指望自古以來就只把目光放在長江以南一畝三分地的江東鼠輩,突然變得氣度恢弘,目光高遠吧。

  就算是這裡面出了一個這樣的奇葩,但江東強豪的整體視野真不高遠。

  所以,對現在的晉廷來說,能靠著長江黃河一線守住現在的晉廷就很不錯了。

  沒人想北伐,更準確得說,是沒一個上得了檯面的政治團體能去支持北伐。

  從上到下所有人都沒有提出要收復中原地區,能夠得過且過就很不錯了。

  而劉泰自然也不會想要討伐晉廷,畢竟整個晉廷的世家全部都匯聚到長江以南了。

  雖然劉泰不是很想承認,但卻不得不說,他們算這時代掌握了最高生產力的這批人。

  現在這批人盤踞在長江以南,不論他們願意或者不願意,為了自己的生存必然會對長江以南的土地進行開發,從客觀上促進長江以南區域的發展。

  而對劉泰來說在這時候,最重要得是把剛剛奪下來的重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中原地區徹底的納入到自己的政治管理中。

  基層管理體系的更換,對當地世家強豪的打壓,以及對於土地的重新劃分,這些對劉泰來說都是必然要進行的政策。

  並且苟純那傢伙也是時候調度到這片區域開始進行大規模巡視,教育教育當地的世家應該怎麼在現在新的大漢體系下生存下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對中原區域恢復生產,開墾土地,讓所有在這裡的百姓,至少能有自己的土地,從而讓這些百姓徹底安心下來,真正歸劉泰所用。

  劉泰倒也沒有在徐州一直待下去,基本上在徐州順利的架構出了基層的運轉組織之後,劉泰便是任免了陽裕為徐州刺史,卞壺為徐州都督,帶著周平和趙安兩部回鄴城了。

  不過,王桑和郗鑑還是留了下來,其中張嵩負責的是清剿這三州的逃兵與潰兵。

  畢竟大戰後,清理潰兵逃兵的工作可以說是最繁瑣,也是最不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