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明餘暉 作品

第五三九章 旋翼機的妙用;總攻的號角

  美軍第1集團軍在五月份就陸續踏上了歐洲的土地,德美兩軍在七月上旬就發生了接觸,不過之後的戰鬥無一例外規模都很小,多為連排級的遭遇戰。

  直到七月下旬,德軍做足準備以後才正式發動試探性的攻勢——僅山地師和步兵師各一個而已,規模也不算大。

  作為防守方的美軍自認為以逸待勞、準備充分,希望進行一次漂亮的防守反擊。

  雖然美軍在一開始頂住了德軍的進攻,可是接下來的反擊行動卻令人大跌眼鏡,左右兩翼的反擊配合不到位,時快時慢,本應同時到位的“鉗子”最後卻相差了十幾個小時。

  於是乎,德軍抓住時機反過來包了美軍的餃子,結果全殲了一個師,另外擊潰了兩個師。

  歷時八天七夜的戰鬥中,美軍第1集團軍陣亡、不治、失蹤人數達3426人,負傷人數為1.02萬人,還有5553人被俘虜,非戰鬥減員也達7008人。

  技術裝備的損失也相當巨大,美軍損失坦克103輛、半履帶裝甲車228輛、越野車和卡車610輛。

  與之相比,德軍傷亡總數為3120人,損失各種坦克39輛、各種汽車265輛。

  “就方略來講,卑職覺著挺對的,挑不出毛病,可實際打起來卻叫人大跌眼鏡啊。”原陸遜號的一名中校參謀如是說道。

  “辦法不難,理論說起來頭頭是道的大有人在,可實際能執行到位的又有幾個?”周長風擺了擺手,“大規模陸戰很考驗將領的指揮能力,還有各級軍官的熟練程度,美國人吃虧在沒經驗。”

  “的確,美國平常僅保留幾萬人馬,打起仗來臨時抱佛腳的擴軍,這樣吹氣球的軍隊難堪大用,要鍛鍊幾年才行。”

  “這跟時間關係不大,軍隊的學費是人命,任何能戰之師都是經歷過戰火磨礪的。一支軍隊越善於從傷亡中吸取教訓,那它就越強大。”

  “總兵高見!怪不得陸戰一旅每戰結束都集合開會總結,這就是內行的門道啊。”

  周長風“嗯”了一聲,用開罐器一下下刺開了午餐肉罐頭,隨口道:“這是很重要的措施,還能順帶壓一壓驕縱的風氣。”

  這時,有傳令兵興沖沖地快步奔進了指揮部。

  他抱拳行禮,眉飛色舞的大聲道:“報!瞧見船隊了!”

  懷厄奈嶺北部半山腰有一處防空觀察哨,幾個哨兵都目不轉睛的望著西北方向海面上的一個個小黑點。

  為首的下士放下了光學測距儀,拿起雙筒望遠鏡眺望了許久。

  依稀可見十幾艘船隻正朝著這兒駛來,毋庸置疑,那就是在中途島中轉而來的增援部隊。

  8月2日下午16:25,一七二號船隊比預期時間提早半個多小時抵達哈雷瓦地區的肯納卡灣。

  屍橫遍野的景象已經是過去式了,那些被潮水推上岸的雙方海軍官兵屍體在前天和昨天被統一收攏,分開以後埋葬在了懷厄奈嶺北麓。

  潮起潮落抹去了血跡和浸染了硝煙的彈坑,在耀眼陽光的映照下,金色的沙灘還是那樣的迷人。

  “聽說十七師幾乎打空了?敵人的反撲打得這麼兇?”

  “是真的吧,這還能有假?”

  “咱們之前在瓜島那鳥不拉屎的鬼地方不一樣嗎,打得多難哦,蜈蚣嶺摺進去千把人。”

  揹著步槍、挎著衝鋒槍、扛著輕機槍的陸戰一旅官兵在閒聊中踏上了夏威夷的土地,許多人走過的位置在幾天前或許還是一處炸出來的彈坑。

  一刻鐘後。

  趙寒楓和姚良川所乘坐的越野車沿著海岸線緩緩行駛,一路向西,最後停在了懷厄奈嶺北麓。

  這裡搭建有一處臨時兵站,八頂帳篷、三個棚屋、兩個哨卡,絳紅的三角旗在海風的吹拂下飄揚著。

  周長風就坐在一個棚屋門口的板凳上,瀏覽著幾張電報紙。

  “參見鈞座!”

  趙寒楓和姚良川的心情無疑是激動的,算下來也分開了幾個月之久,現在再見老長官著實喜不自勝。

  周長風也情不自禁的笑了起來,“安全來了就好啊,我也是擔心了好久,就怕出什麼岔子。”

  面露無奈之色的趙寒楓微微搖頭,“可惜炮團一營沒了,炮、炮彈、器材都沉海底了。”

  “人沒事就好,這些天的工夫…嶄新的大炮都快出廠了。”

  “我看戰報說目前敵人反撲落敗以後就沒動靜了,損失這麼大,接下來收尾應該不費事。”姚良川如是說道。

  周長風點點頭,“差不多,根據俘虜供述的說法,現在(美軍)除了一個拼湊的獨立步兵團沒有投入戰鬥以外全都是殘兵敗將。”